>>>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Trends in Plant Science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285 秒)
近日,陕西省西安植物园资源植物功能基因挖掘与应用团队受邀在植物科学领域Top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IF=20.5)发表了题为“Spatial multi-omics in medicinal plants: from biosynthesis pathways to industrial applications”的Forum论文,探讨了空间多组学技术的应用对进一步阐...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汪鹏教授课题组以Cover Paper形式在国际权威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Applications and opportunities of click chemistry in plant science”的综述文章,系统梳理了经典点击化学反应,论述了点击化学在植物生物分子检测、植物蛋白组学分析、植物活体成像以及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方...
2023年2月22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张文利课题组受邀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Low-input single-cell based chromatin profiling in plants”的综述文章。该综述总结了低样品量/单细胞水平下鉴定全基因组染色质修饰的方法,并比较了基于ChIP-seq 以及CUT&RUN/Tag鉴定方法在哺乳类动物和植物的应用进...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作物品质控制与多组学技术创新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IF=22.012,中科院一区TOP)发表题目为“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 Techniques: A Versatile Toolbox for Plant Metabolomics”的Technology of the Month...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王朵朵博士与英国国家农业植物学研究所(NIAB)学者合作在Cell旗下生物学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发表综述论文”Pectin: a critical component in cell-wall-mediated immunity”(影响因子22.012)。王朵朵为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浙江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英国NIAB的Kostya Ka...
2021年12月2日,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明教授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PTI and ETI: Convergent Pathways with Diverse Elicitors”的热点综述论文。该论文对植物免疫信号传递网络,尤其是关于PTIETI两类植物免疫反应的交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评论。
2021年9月7日,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谢彦杰教授应邀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 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SnRK2.6 phosphorylation/persulfidation: where ABA and H2S signaling meet》的热点评述论文。文章对近期植物中硫化氢和蛋白质硫巯基化翻译后修饰在脱落酸信号通路中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研究工作提...
全球变暖对于植物生态系统以及作物产量具有重大影响,而植物通过生理以及发育的变化响应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在温和高温条件下,植物的下胚轴以及叶柄伸长,叶子偏下性生长,提早开花等过程统称热形态建成。生物钟是内部计时器,确保植物在各种环境中的生长、发育和适应性。那么温度升高后生物钟如何调控植物生长呢?
2021年2月26日,浙江大学樊龙江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发表题为“去驯化:一个延长的作物历史”观点文章,系统总结了目前去驯化研究进展,提出作物进化过程应该从三元结构(“野生植物→地方种→现代品种”)扩展为四元(“野生植物→地方种→现代品种→野化作物”),即增加去驯化(野化)类型作物作为作物历史的一部分。最近发表的一系列水稻和麦类群体基因组学研究,...
2021年2月26日,浙江大学樊龙江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发表题为“去驯化:一个延长的作物历史”观点文章,系统总结了目前去驯化研究进展,提出作物进化过程应该从三元结构(“野生植物→地方种→现代品种”)扩展为四元(“野生植物→地方种→现代品种→野化作物”),即增加去驯化(野化)类型作物作为作物历史的一部分。最近发表的一系列水稻和麦类群体基因组学研究,...
植物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取水分和养分,以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根际是植物根系―土壤发生互作最剧烈的区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养分的活化和利用效率、土壤健康乃至可持续作物生产。如何从系统层面深入理解根际科学,通过根际调控挖掘根系/根际生物学潜力,改变“绿色革命”以来以高水肥投入、高资源消耗提高作物产量的思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一个多世纪以来,根际科学在单一过程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根际科学...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研究组长期致力于能量代谢调控叶绿体和线粒体活性氧产生与细胞死亡的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以拟南芥细胞死亡突变体mod1为基础(Mou et al, 2000),通过系统解析mod1的抑制子,鉴定了一系列调控叶绿体—线粒体信息交流的关键基因(Wu et al, 2015; Zhao et al, 2018; Luo et al, 2019),揭示了苹果酸循环途...
2018年10月17日,我校植物保护学院崔福浩副教授在Cell Press旗下的综述性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RLCKs Bridge Plant Immune Receptors and MAPK Cascades”的热点评论文章(Spotlight)。自然界中,植物面临被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侵染的风险。尽管如此,植物细胞膜上...
2018年9月29日,国际植物学重要刊物《Trends in Plant Science》(五年SCI影响因子13.181)在线发表了题为《Geminivirus C4: Interplaying with Receptor-like Kinases》的文章。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生曾润秀和刘晓诗为共第一作者,阳成伟教授和赖建彬副教授为共通讯作者,华南师范大学为唯一署名单位。该文章综述了植物双生...
近日,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龙春林教授团队在民族药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题为“Roles of Plant-Associated Microbiota in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的成果在著名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生物类1区)在线发表。该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植物微生物组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药用植物代谢成分形成机制的新观点,即药用植物的微生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