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相关记录94条 . 查询时间(0.211 秒)
2023年11月25—26日,由德国农业协会(DLG)主办的中德畜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张陆彪主任应邀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张陆彪指出,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中德农业周上,中国农业农村部马有祥副部长会见了德国食品和农业部议会国务秘书奥菲莉亚·尼克,双方均表示将积极应对农业粮食系统转型中的多种挑战,深化农产品贸易、农兽药技术规范等沟通合作,巩固提升双边农业关系。他表示,外经中心将坚决落实好两国农业部领...
刚刚从日内瓦传回的消息:2023年10月1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4届会议任命中国的陆海娜教授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妇女和女童歧视工作组专家,任期三年。陆海娜教授成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特别程序现任83位专家中唯一的中国籍专家,也是自1967年特别程序设立以来第二位当选的中国籍专家。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陆卫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最新科研进展。该研究突破了光子与磁振子在近场作用的距离局限,实现了在长达20米距离上的长程强耦合(图1)。研究团队不仅在实验中展示了这种长程强耦合,还建立了一套全面的理论分析方法,这对于构建相干/量子信息网络和量子混合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泽陆蛙(图)     泽陆蛙  青蛙       < 2023/9/17
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可以说是最常见的青蛙之一。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下山区的稻田、沼泽、水塘、水沟等静水域或其附近的旱地草丛。昼夜活动,主要在夜间觅食,是控制农田虫害的主力蛙种。
2023年9月6日,《自然》(Natur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团队与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关于福建省内中生代地层和古脊椎动物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世界上侏罗纪最晚期和地理位置最南的鸟翼类恐龙以及大量其他脊椎动物,并结合年代地层和生物地层等工作,建立距今1.48-1.5亿年前的陆相生物群“政和动物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阎贫团队通过多道地震剖面观察发现南海东北部裂谷盆地内部出现陆壳裂洞。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系统》(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上。
陆面蒸散发(ET)是水循环的关键一环,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陆面蒸散发量的遥感反演及时空格局》通过收集和处理中国陆地区域的气象、遥感数据以及土壤、植被等多源数据和地面验证资料,改进了一层定量遥感模型,估算了中国1991年、1995年、1999年三期陆面蒸散发量,并侧重探讨了遥感模型中相关关键参数的不确定性,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各年蒸散的时空格局以及影响因子的敏感性进行了定量分析。
2023年7月2日至5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2023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铸造工艺设计赛决赛在无锡市举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陆大明副理事长出席本次竞赛决赛暨颁奖仪式。本次竞赛共有全国40多所高等院校的100余份作品晋级决赛。通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本次竞赛最终评判出了决赛一二三等奖,来自参赛院校的师生、观摩决赛的老师及关心关注大赛的行业代表45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2023年7月5日,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院长,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雨峰教授出席西部陆海新通道知识产权高校联盟成立仪式。
中奥陶世-志留纪早期是陆生植物关键性状起源与演化的重要时期。目前普遍接受的学术观点认为,陆生植物化石的最早证据可以追溯至中奥陶世大坪期-达瑞威尔期(ca.468-463Ma),以冈瓦纳大陆的二分体、四面体型四分体等隐孢子为代表;而在志留纪温洛克世申伍德期(ca.432Ma),出现了最早的陆生植物大化石,如常见于教科书中的库克逊蕨(Cooksonia)。中奥陶世-志留纪的地层是国内外陆生植物起源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研究员李伟带领的“海底地貌与沉积动力学”研究团队,联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探究了南海西北部平缓陆坡区(<0.5°)一个孤立存在的海底峡谷群,并揭示了其形成机理及演化过程。研究成果发表《地貌学》(Geomorphology)上。
当今陆源碎屑输入对海洋珊瑚礁造成了严重影响,常常伴随造礁珊瑚的死亡或形态变化。地质历史时期也发生了类似现象,但目前关于造礁珊瑚面对陆源碎屑输入如何响应的认识还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与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及南京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对密西西比亚纪中-晚期造礁珊瑚的形态大小、陆源碎屑输入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晚古生代大冰期起始时期陆源碎屑输入与造礁珊瑚个体大小...
2023年4月25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杰青(优青)学术报告在雅安校区12教109举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陆华松研究员应学院邀请,担任主讲人,做题为“Balanced between order and disorder: a prospering new phase in transcription regulation”的学术报告。学院近100余名师生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气孔导度是重要的植物生理生态性状。已有研究表明,气孔导度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但多个全球变化因子共同作用下,其响应机制尚不清楚,因而限制了人们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理解和预测。
氮化镓(Gallium nitride,GaN)作为宽禁带半导体,是第三代半导体的代表性材料,其为直接带隙材料,具有发光效率高、热导率大、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在照明、显示、探测等多个领域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低维(如纳米柱、量子点)GaN基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