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农业昆虫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业昆虫学 农业相关记录471条 . 查询时间(0.539 秒)
吕志创,女,1978年7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广西玉林人。2001年和2005年分别于广西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9年1月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2009年1月至今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入侵研究室工作,主要从事入侵昆虫快速适应环境的分子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入侵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调控关键基因及调控途径,以及研发以纳米材料为载体的新型RNAi防控害虫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
李祥瑞,女,1982年生,山西人,博士,副研究员。201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系获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在美国肯塔基大学昆虫系工作2年,期间赴美国麻省医学院进修学习。2011年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害虫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组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昆虫生理生化及昆虫分子生物学。
刘永强,男,山东博兴人,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8年获得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得山东农业大学农药学硕士学位,2015年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博士学位。2015-2017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获评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博士后,2017年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D类人才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
李克斌,男,1968年生,研究员,博士。曾经从事迁飞昆虫的生理生化工作,目前重点开展地下害虫综合治理及绿色控制技术研究,主持与地下害虫治理基础相关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AgriTT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来华杰出青年科学家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等6项科研工作。并作为骨干参加国家高科技平台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社会公...
杨斌,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0年获中国大使馆推荐日本文部科学省国费奖学金赴日留学,师从日本东京大学著名的化学生态学家Yukio Ishikawa教授和昆虫行为学专家Takashi Matsuo教授。2015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学位,并继续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曾任研究生艺术团团长,东京大学留学生会外联部部长。2016年8月回国后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19年被评为副...
张蕾,女,1977年11月生,博士,研究员,现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研究室迁飞害虫组工作。现任农业昆虫研究室副主任,同时兼任所妇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高危虫害研究室主任。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学研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养虫笼,它包括透光性的养虫室,所述养虫室安装在支架上,所述养虫室上设有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所述养虫室由上半球形罩体和下半球形罩体对应拼合而成,所述第一孔洞设置在所述上半球形罩体与所述下半球形罩体的对应拼合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移动灵活方便,实现了在不破坏和不改变植物叶片原本生长状态的情况下,在植物的叶片上单独完成对昆虫活体的生物学观察和饲养,尤其适用于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鳞翅目昆虫饲养及生测装置,其结构包括饲养盒和生测装置构成的正立方体,所述饲养盒是由盖板、侧板和底板构成,所述饲养盒底板上具有凹槽,侧板可以插入凹槽,盖板可以自由取下,所述生测装置是由凹槽底板、插板和内板构成,所述凹槽底板的四边和中间具有纵向和横向的凹槽,凹槽可以插入插板和内板,所述插板是梳子形结构,内板可以插入插板。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饲养盒可用来饲养幼虫,生测装置可用来...
本发明涉及乙蒜素在去除蚜虫的污染性昆虫中的应用,具体为,将所述乙蒜素配制成乙蒜素的水溶液,对染有蚜虫及污染性昆虫的叶片、植物或植物的茎和叶进行浸泡或喷雾。本发明首次提出利用蚜虫和污染性昆虫对乙蒜素的敏感性不同实现蚜虫和污染性昆虫的分离,这种方法可快速去除蓟马、烟粉虱或寄生蜂等昆虫污染,对于蚜虫的纯化和扩繁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龟纹瓢虫室内纯化与扩繁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龟纹瓢虫饲养于种植蚕豆苗且养殖足够多豌豆蚜的养虫笼中,种植蚕豆苗的花盆外包覆保鲜膜,且蚕豆苗舒展叶片尽量少,以达到多数卵产在保鲜膜上;(2)收取产卵的保鲜膜于温湿环境下孵化出幼虫,(3)将幼虫及时取出置于另一个养虫笼中饲养,待幼虫化蛹后,停止步骤(2)收集卵的操作;(4)将步骤(3)中另一个养虫笼的卵用保鲜膜收集后重复步骤(2)步骤(...
本发明提供一种鉴别棉蚜茧蜂与豆柄瘤蚜茧蜂的方法,属于PCR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棉蚜茧蜂与豆柄瘤蚜茧蜂基因组序列保守区域的分析,设计了用于检测棉蚜茧蜂与豆柄瘤蚜茧蜂的特异性引物对,其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2,SEQ ID NO.3-4所示,其阳性扩增产物的序列分别如SEQ ID NO.5、6所示。采用本发明的特异性引物对,可以通过扩增产物的序列判断待检DNA是否为棉蚜茧蜂或豆柄...
本发明提供一套用于龟纹瓢虫多样性分析的SSR引物,所述SSR引物选自以下19对引物pro444、pro524、pro3422、pro4078、pro3621、pro3595、pro6393、pro81363、pro8823、pro1546、pro1582、pro5238、pro1517、pro1600、pro523、pro3222、pro3848、pro5087和pro8461中的至少一个。本...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棉蚜性母、雄蚜、性雌室内高效诱导方法,本发明属于农业害虫防治领域。自然条件下,棉蚜性母、雄蚜、性雌每年仅发生一代,现有诱导方法需耗时3~5代才能诱导出雄蚜、性雌,但总是混杂有无性孤雌蚜,且步骤繁琐。针对该技术难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棉蚜孤雌蚜饲养方法,并设计了一种棉蚜有性蚜诱导装置,将子叶期棉苗移栽入该装置中,并接种1龄孤雌若蚜,而后将其置于低温短光照下持续饲养,孤雌蚜发育为成虫...
昼夜节律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它调节着生物在一天中的各项活动,昼夜节律使生物体能够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周期性变化。随着动物个体年龄增加,昼夜节律强度逐渐变弱,导致睡眠模式、激素分泌以及整体生理过程发生改变。了解这一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有助于阐明昼夜节律调控网络随年龄如何变化,进而为研究节律相关行为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入侵生物预防与监控创新团队在昆虫学领域top期刊《 Entomologia Generalis 》发表题为“Thelytokous strains have better biocontrol potential than arrhenotokous strains: the parasitoid Neochrysocharis formosa on the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