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8 共查到土壤生物学 平原相关记录8条 . 查询时间(0.187 秒)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中的活性养分库,直接参与土壤碳氮磷硫等元素的形态转化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是反映土壤肥力与质量的重要生物指标。基于网格法采样,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河北省曲周县域农田耕层(0~3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库在空间上呈斑块状分布,具有中等变异强度和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课题组利用共存关系网络分析 (co-occurrence network) 研究了大尺度下华北平原小麦根际古菌、细菌、真菌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探索根际微生物网络的复杂性与稳定性,并挖掘根际核心微生物 (keystone species) 菌群。研究发现,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相比较,根际微生物网络结构相对简单却更加稳定;土壤pH与微生物多样性对网络的大小和连接...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课题组在大的空间尺度下研究了华北平原小麦根际固氮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重点探讨了根际固氮菌种间网络关系、群落构建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表明,根际固氮菌群落显著区别于非根际土壤,且根际中固氮菌网络结构相对简单却更加稳定;总体水平上,确定性过程主导了麦田土壤固氮菌的群落构建,而在根际中,随机性过程贡献率升高;在中性pH(6.5-7.5)梯度下,固氮菌群落构建由随机性...
生物群落如何构建是生态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生态学家对植物的群落构建过程已进行大量研究,然而在微生物群落构建方面的研究则相对滞后。当前,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主要关注微生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而对不同空间尺度下微生物的群落构建过程研究较少。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课题组2015年6月在大尺度下(80万平方公里)采集了华北平原麦田根际土壤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分析等技术,研究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垄间土壤微生物相比,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显著不同,并且根际细菌具有相对简单却更加高效的网络结构。由于根际筛选的作用,离根越近细菌多样性逐渐降低;由于菌根际效应,真菌在根际中仍保持较高的多...
根际是植物根系和土壤的交界面,蕴含了丰富的微生物类群,根际微生物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健康均有影响。研究根际微环境下微生物的空间分布、解析其驱动因子,对阐明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过程以及揭示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课题组2015年6月在大尺度下(80万平方公里)采集了华北平原麦田根际土壤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分析等技术,研究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及其驱...
试验研究培肥方式对松嫩平原黑土生态系统中与N 素转化有关的土壤微生物(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氨化 细菌、亚硝酸盐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施入农肥可提高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 及反硝化细菌数量;化肥单独施用可降低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提高反硝化细菌数量;农肥化肥等量配比施 入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亚硝酸盐细菌及反硝化细菌数量均增加。
题目:吉林中、西部平原区土壤弹尾虫群落结构的比较 作者:吴东辉,张柏,陈鹏 摘要: 2003年7月和9月对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天然次生林、农田、居民点园地、防护林和天然割草场等典型生境进行了土壤弹尾虫的调查,用Tullgren法提取弹尾虫,应用个体密度、类群数量、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等指数,研究土壤弹尾虫群落结构特征,了解土地利用差异对土壤弹尾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共捕获土壤弹尾虫2亚目8科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