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作物生理学 作物遗传学 作物生态学 种子学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作物学 农药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0.211 秒)
2022年9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风险控制创新团队在环境领域TOP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IF:13.352)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nsight into the uptake and metabolism of a new insecticide cyetpyrafen in plants”的研究论文,首次系统阐述了乙唑螨腈在作物中的吸收和代...
2022年9月7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2年粮油生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植保所抗虫功能基因研究与利用创新团队推荐的“新型高效生物农药Bt工程菌G033A防治粮油作物重要害虫技术”上榜。该技术由植保所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联合申报。
油菜全程机械化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主要针对目前我国稻-油轮作区油菜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等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对优质+高产+高含油量+多抗+宜机收的油菜新品种、稻草全量还田、油菜专用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防病虫种衣剂、绿色高效生物化学农药、封杀除草、航空植保和精准施药、机械精量一体化联合播种、分段和联合机械收获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攻关研究,集成研发了一套稻茬油菜全程机械化化肥农药减施...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质量与品质综合评价岗团队以金银花种植过程中11种常用的杀虫剂、杀菌剂和杀螨剂为对象,系统研究并揭示了金银花从田间到人体摄入过程中化学农药残留行为机制,明确了11种农药降解半衰期,阐明了金银花不同干燥及煎煮加工方式对农药迁移及转化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防治靶标:土传种传病虫害、地下害虫、苗期病虫害等,如小麦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麦蚜、麦蜘蛛等。
重庆市南川区紫色土稻油轮作种植区油菜存在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较高、配比不科学等问题。本项技术模式在适应现代油菜产业发展要求前提下,以绿色、高产、高效为核心,组装集成了“稻草还田、免耕直播、肥药减量、机械收获”等关键技术,实现油菜化肥农药减量25%以上,油菜籽亩产180 kg的目标。
南方三熟区具有晚稻腾茬时间晚,油菜移栽时间紧的特点。本区域油菜产量水平较高,存在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较高、配比不科学等问题。本项技术模式在适应现代油菜产业发展要求前提下,以绿色、高产、高效为核心,采用机械起垄、旋耕、开沟、施肥,播种联合作业等关键技术,实现油菜化肥农药减量20%以上,油菜籽亩产200 kg的目标。
滇西烟草-油菜轮作种植区具有苗期高温高湿,根肿病高发,后期菌核病发生偏重的特点。该区域油菜产量水平较高,但存在烟/油茬口矛盾突出、氮肥和农药施用过量、配比不合理等问题。本项技术模式,以轻简化、机械化为突破口,组装集成“适时推迟播种、烟墒免耕直播油菜、一次基施专用缓释肥、机械飞防菌核病、绿色防控蚜虫”等关键技术,实现油菜化肥农药减量25%以上,油菜籽亩产200 kg的目标。
浙江单季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具有前季单季稻生育长,油菜种植时间紧的特点。该区域油菜产量水平较高,但是存在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较高、配比不科学等问题。本项技术模式在适应现代油菜产业发展要求前提下,以化肥、农药减量为基础的绿色生产为核心,组装集成了“免耕直播、适当迟播、以密补迟、肥药减量、轻简化种植”等关键技术,实现油菜化肥农药减量20%以上,油菜籽亩产200 kg的目标。
青海省高海拔农业区,气候冷凉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春种秋收,冬季土壤晒垡养息,作物生长季短。该区域油菜产量水平较低,存在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较大,利用率不高,配比不科学等问题。近年来,本区域紧紧围绕“绿色高质高效”这个主题,结合青海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在油菜主产区以油菜机械覆膜穴播技术为基础,示范推广春油菜缓释专用肥高效施用技术、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重点的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成与应用...
江西西南部三熟制稻-稻-油轮作种植区具有前茬晚稻收割时间较晚,油菜种植时间紧,并且油菜生长期雨水偏多,土壤养分易流失等特点,加之晚稻收割时农户普遍焚烧秸秆,既没有合理利用有机秸秆能源,又增加了大气的污染,该区域存在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较高,以至于土壤有机成分逐年降低,酸化和板结日趋严重等问题。开展本项技术模式是在适应现代油菜产业发展的要求下,围绕绿色生产、高产栽培、优质高效、生态优化为核心,组装集成“...
长江下游以平原为主,有少量丘陵岗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7.0 ℃左右,为国家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优势产区,较适宜种植油菜。目前油菜产量水平较高,但化肥和农药存在着投入量较高,养分或药剂配比不科学等问题。本模式旨在改变传统施肥习惯,集成推广“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中早熟耐密宜机收油菜品种+机条播+精量施肥+安全化学除草+一促四防+机械收获(分段收获)”技术模式,实现油菜油菜籽亩产200...
农药,减化肥,玉米至少增产5%,为什么?10月10日、11日,来自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山东省土肥总站和山东省农技总站等单位的专家,分别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和济宁市汶上县对山东农业大学承担的“鲁西夏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进行测产验收。两个试验点测产数据均表明,与农民常规管理相比,在农药减施三分之一、化肥减施四分之一的情况下,利用课题组研制的技术方案,玉米至少增产5%,玉米品...
2019年8月16至1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和院作物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安徽省花生双减技术培训观摩会在合肥顺利召开。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万程出席会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豆及花生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首席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王源超,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廖伯寿到会指导。培训会上,廖伯寿作了题为“花生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报告,作物所副研究员倪皖莉、植保...
2019年8月8日-1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特色经济作物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2019年度交流推进会在南宁维也纳国际酒店举行。会议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承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项目首席科学家易克贤研究员及来自项目组10个课题的课题负责人、课题骨干40多人参加了会议。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谭宏伟研究员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