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1-4 共查到农学 叶枝相关记录4条 . 查询时间(0.164 秒)
以中等密度( 6.0万株·hm-2)下的传统整枝为对照,于 2004 — 2005 年研究了密度( 1.5万-12.0万株·hm-2)对留叶枝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留叶枝棉的子棉产量和单位面积铃数先升高后降低,但在 3.0 万~ 9.0 万株·hm-2 范围内无显著差异;单株铃数、铃重和纤维的麦克隆值则随密度增加显著下降。中等密度下,留叶枝棉的子棉产量在降雨较少的 2004 年...
为实现合理密植与叶枝利用的有机结合,研究了种植密度与整枝对棉花产量和早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整枝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去叶枝情况下,以低密度(3.00株·m-2)的产量最低,中高密度(5.25~7.50株·m-2)的产量较高;留叶枝条件下,以中低密度(3.00~5.25株·m-2)的产量较高,高密度(7.50~9.75株·m-2)的产量较低。去叶枝条件下,中密度(5.25株·m-2)比...
【目的】去叶枝是我国传统的棉田管理技术,但现有研究认为叶枝具有保留利用的价值。因此进一步探索棉花留叶枝的可行性及对库源关系、叶片衰老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与机理十分必要。【方法】于2004~2005年在山东临清比较研究了大田稀植(3.0株/m2)条件下3个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去叶枝和留叶枝后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与去叶枝相比,留叶枝棉花的衣分变化不大,全株平均铃重有所降低,铃数显著增多,2004和...
对近年来关于留叶枝棉花的生长发育以及留叶枝栽培后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已有的研究结果证明,留叶枝对棉花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较好的补偿作用,可调节棉花的开花成铃期,使棉花的成铃高峰与温光高能期吻合,优质桃成铃数和比例增加,棉花的产量和品级提高。叶枝的合理利用必将成为现代棉花高效优质低耗栽培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