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工程 CO2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0.355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低碳烃综合利用及沸石催化材料研究组研究员朱向学和李秀杰团队,在正丁烷与CO2耦合转化制丁二烯反应中催化剂结构原位重构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工作通过有机物辅助热解法制备了ZnFe2O4和Fe2O3催化剂,系统对比研究了其在正丁烷-CO2耦合转化的反应性能,结合XPS、Raman、TEM等表征技术,揭示了二者反应与失活机制的差异,发现了Fe2O3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碳烃和CO2转化催化剂及其应用属低碳烃催化转化领域,所述催化剂由载体、以及过渡金属和碱性金属的氧化物组成,载体、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碱性金属的氧化物的比例为100:(8~20):(4~10);所述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用于低碳烃与二氧化碳生产乙烷过程,反应条件为:温度600~820℃,压力0.03~1.2MPa,原料空速200~3000h-1,低碳烃/二氧化碳分子比0.2...
电化学还原CO2为碳基燃料和化学品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可再生能源存储和二氧化碳负排放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高效的CO2还原电催化剂是处在前沿的研究课题,一个理想的CO2还原反应电催化剂应具有低过电位和高电流密度的产物,同时在长期电解后保持高选择性和活性。然而,由于CO2具有很强的化学键强(806 kJ mol-1)和竞争性氢气析出反应的发生,实现理想的CO2RR催化剂性能...
光合作用为生命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基础。模拟自然发展人工光合系统,通过“零碳循环”途径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是缓解能源危机和碳排放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天然光合系统产生的能量需供给诸多生命过程,其催化中心数量有限且距离光敏系统较远,导致光能-化学能转化的总量子效率低于0.1~1%(植物全年平均~0.1%,收获季节~1%)。如何“自下而上”利用合成化学和超分子组装手段,模拟天然光合系统中的关键分子...
To manage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and convert the gas into a useful product, Cornell scientists have dusted off an archaic – now 120 years old – electrochemical equation. The group aims to thwart t...
近日,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乔锦丽教授团队联合香港理工大学黄海涛教授团队在电催化CO2还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Tin-Doped Bismuth Dendrites for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by Using Bipolar Membrane in Ultrathin Liquid Reactor》为...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高展教授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篇关于CO2电化学转化为合成气的综述,介绍了CO2电化学转化为合成气过程中所用电催化剂的进展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CO2既是温室气体,也是一种可再生碳资源。将CO2转化为高值化学品和燃料是目前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途径之一。
目前CO2加氢制长链烯烃基本是在高压条件下才能实现,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Cu-Fe催化剂,可在常压下催化CO2转化为长链烯烃。
CO2转化为低碳化学品是目前实现碳减排最有潜力的方式之一。近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陈忠伟院士、余爱萍教授和Luis Ricardez-Sandoval教授,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王新研究员共同报道了一种Sn-Bi双金属催化剂,用于电催化CO2为甲酸盐。
乙烷是页岩气中第二含量高的烃类气体,利用页岩气中捕集的大量乙烷和CO2转化为合成气,为CO2捕集和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案。近日,西马其顿大学Maria A.Goula课题组报道了一种高度稳定的镍钙钛矿催化剂,用于促进CO2和乙烷转化成合成气。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 “双碳”目标,迫切需要研究人员不断研发出二氧化碳(CO2)利用的新策略和新手段。CO2作为安全无毒、廉价易得、可再生的C1资源,可作为C1合成子参与多种类型的化学反应。酰胺和酯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如肽、蛋白质等)、催化剂、药品、农用化学品和高分子结构中。传统的酰基化反应是羧酸及其衍生物在偶联试剂存在下与胺或醇的反应。为实现更好的稳定性和原子经济性,探索和发展实用、绿色的酰基化新...
天然气在进入管道之前必须脱除CO2以防止其对管道的腐蚀,沸石膜是分离CO2的最节能的手段之一。目前限制沸石膜放大应用的主要原因在于沸石膜在去模板化的高温煅烧过程中产生了非选择性大孔。近日,南京工业大学顾学红教授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高性能沸石膜,用于脱除天然气中的CO2
基于“3060”双碳目标,目前我国CO2电催化还原合成化学品仍处于研发或小规模示范阶段,CO2资源化利用技术亟待发展。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院士课题组报道了利用一种多孔有机笼改进的CuO催化剂,可用于电催化CO2还原为多碳产物。
电催化CO2还原反应是实现碳中和及碳循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CO2还原反应(CO2RR)中,随着电子和质子转移数的增加,反应路径变得越来越复杂。而CO2还原为CH4的电催化过程涉及8电子转移。因此,探索该催化机理对于理解CO2RR具有重要意义。过渡金属Cu是实现电催化CO2转化为多电子还原产物的最有效的单金属催化剂。要实现该过程,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抑制碳-碳偶联反应,避免CO等副产物的形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