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冶金工程技术 >>> 冶金热能工程 >>> 冶金热能工程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冶金热能工程其他学科 转炉相关记录32条 . 查询时间(0.173 秒)
以110 t铜转炉冶炼过程中余热锅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锅筒水位的动态特性,推导了不同扰动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传统三冲量锅筒水位控制方案的不足,引入压力参数作为补充控制量,提出了改进的优化控制方案。通过对给水流量和蒸气流量信号的合成处理,简化了静态参数配合的调试和计算,提高了整个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锅筒水位的波动范围可控制在50 mm以内,产气量达12 t,同比增加40%,蒸气温度提高...
介绍了泰钢不锈钢厂65 t 复吹转炉冶炼普通钢种及铁水脱磷2 种供气模式,选用结构合理的高质量供气元件,合理的护炉工艺制度及维护技术,可提高供气元件的寿命。冶炼实践表明,不锈钢所需脱磷铁水,磷均控制在0.015%以下;吨钢石灰消耗降低了3 kg;通过脱磷转炉冶炼的SPHC钢种创下连浇27 炉的企业记录。
为了适应转炉炼钢生产需要、降低设备故障率,莱钢银山型钢炼铁厂对转炉余热锅炉系统进行改造。通过优化烟道配水系统,改造烟道本体结构,改进烟道加工工艺,严格控制冷却水水质,延长了烟道使用寿命,保证了转炉炼钢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介绍了莱钢120 t 顶底复吹转炉底部供气元件与炉衬实现同步高寿命的方法。选用镁碳质供气砖和双环缝管式喷嘴,均匀分布于炉底同心圆上;根据目标碳含量确定合理的供气制度;通过加长透气砖加快形成金属蘑菇头、针对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底吹吹堵技术以及复吹转炉炉体维护特有的维护技术要点。莱钢3 座120 t 顶底复吹转炉首个炉役平均炉龄20 000 炉以上,最高26 668 炉,且实现了底吹与炉龄同寿命。
日钢在60 t 转炉上试验采用AlCaC 作为Q235B 钢的终脱氧剂,并与目前使用的SiAlTi 脱氧合金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AlCaC 复合脱氧剂能有效降低钢中全氧含量,提高钢水质量,钢水浇注良好,铸坯内部组织致密,钢材力学性能优良,并且吨钢降低脱氧成本0.60 元。
针对青钢一加压站3 万m3转炉煤气柜外膜漏煤气的情况,现场检查发现在第15、18、19、20、21 号立柱处出现45°打折现象并成永久性,漏点都是因为打折造成的。经实际数据测量,气柜立柱垂直偏斜误差大,柜体直径缩小,导致侧板密封角钢上的孔距缩小,误差集中在一个位置,是导致皮膜打折的根本原因。
为提高转炉生产能力,对转炉炼钢系统进行优化,采取高炉炉前脱硅、转炉炉外脱硫措施,在转炉冶炼工艺中设计合理的氧枪喷头、减少渣量、实施溅渣护炉等,实现了系统全流程优化,生产作业率达到93%,转炉年产能从320 万t 提高到400 万t 以上。
针对原系统中底吹流量曲线单一、恒定的问题,将每炉副枪测量的[C]、[O]及熔池液位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动态模型,根据模型运算结果及时调整底吹流量,实现了底吹流量的动态控制。数据表明,通过底吹工艺优化,同等条件下吹炼终点碳氧积由0.002 76降低到0.002 64,终点渣样中(TFe)含量下降3.16%,FeSi收得率由84.2%提高到86.4%,吨钢耗氧量由51.28 m3/t降至48.53 m3...
由于炼钢厂转炉蒸汽大量放散,对RH真空精炼炉使用转炉蒸汽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通过采取提高余热锅炉运行压力、增大蓄热容积、转炉汽化装置“一机两用”、改善蒸汽品质、恒定供真空泵的蒸汽压力等措施,转炉蒸汽能够充分得以利用。蒸汽平均回收量按50 t/h计算,每年可创经济效益2 000万元,减少外排烟气量2.8×108 m3。
为降低精炼比,利用转炉出钢过程中钢渣混冲的良好动力学条件,通过伴随钢流添加脱硫剂,达到降低钢中硫含量的目的。经多次工艺试验,优化的脱硫剂成分为:CaO≥40%、SiO2≤5%、Al2O3 20%~35%,粒度5~20 mm,加入量3 kg/t,脱硫率达22.4%。使用脱硫剂,钢水无需精炼,保持了转炉高效生产,吨钢可降低生产成本14元。
莱钢炼钢厂对3座45 t转炉炉体支撑装置进行改造,通过重新设计炉体的球面支撑连接装置,优化转炉上、下止动块与托圈的配合尺寸,改造上、下止动块固定方式,从根本上消除了销轴的轴向窜动,故障停机率同期下降了80.7%,年创造经济效益240多万元。
混凝土施工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一是混凝土受力;二是混凝土体积变形,即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体积变化。济钢120t转炉基础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为防止出现温度裂缝,重点采取了控制混凝土所用材料、配合比、内部降温等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转炉支承螺栓设计制造过程中,利用该件已有轴孔作为热处理吊夹头,以曲面代弧面并利用原有切削余量巧作车削四爪卡盘夹头,尽量利用毛坯面减小毛坯重量及切削量。加工工艺改进合理,节材降耗,提高了产品质量。
建立了两种转炉炼钢终点氧预报模型。即数学统计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数学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模,该模型简单、可视,但预报效果不理想,预报误差小于80×10-6,命中率仅为72.7%。神经网络模型在选取适当输入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对现场生产数据进行训练,求得合理优化的网络权重,可对转炉终点氧含量进行离线预报,该模型的预报结果较好, 预报误差小于80×10-6时,预报命中率超过86.4%。
SolidWorks 2005是基于特征的参数化三维设计软件,具有精确、快速、易用等特点。在80t转炉设计中应用该软件,根据工艺参数及尺寸要求,可给出直观的转炉炉体三维实体造型设计;利用该软件的干涉检查功能,使设计尺寸更合理;利用其质量特性查询功能可得出炉体重心位置、惯性力矩、转动惯量等物理参数,并可对炉壳支承法兰进行应力-应变分析、生成二维工程图等,保证了产品设计的合理性,使产品设计周期由原来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