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 金属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金属学 院士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358 秒)
2018年9月20日下午,我校在国际会议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荣誉学衔授聘仪式,聘请美国科学院院士、犹他大学彼得·史唐教授为我校顾问教授。副校长万小朋首先代表学校对彼得·史唐教授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史唐教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匈牙利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金属超分子化学的奠基人。学校始终将高端人才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竭诚邀请世界范围内高水平专家加盟。近年来,海外人才对学校发展与一...
2017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公布2017年增选院士当选院士名单,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郭子建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郭子建,1961年10月出生于河北河间市,河北沧州人,曾在国外学习、工作十年,1999年起任南京大学教授;曾任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等;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973等项目的资助,现任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陈国良院士,由于在揭示和阐明先进高温结构超合金、金属间化合物的组份、工艺以及它们对材料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被美国金属学会授予2005“Fellow”荣誉称号。美国金属学会是国际知名的学术组织,1969年开始设立“Fellow”荣誉称号,以表彰那些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做出特别贡献的学会会员。陈国良教授1934年3月出生于江...
张泽院士          < 2008/1/17
材料科学晶体结构专家。生于天津,原籍北京。198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急冷条件下复杂晶体生成及其特殊衍射现象探索中,发现Ti-Ni-V五次对称准晶。将晶体中衍射衬度理论方法引入准晶缺陷研究,在Al-Cu-Co十次对称准晶中发现位错,系统研究了五次对称准晶位错布氏矢量,为准晶缺陷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理论。在低维纳米材料...
张作梅院士          < 2008/1/17
张作梅院士 金属材料、机械工程学专家。广东兴宁人。1941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1949年获英国雪菲尔德大学工程研究院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研究了国产钢种的性能与压力加工的关系,为解决国产钢种的加工工艺和性能提出了科学依据;对重轨的轧制、薄板的粘结、电热丝材料的加工、新钢种的轧制、锻造和挤压等进行了系统的基础性研究,为生产新钢材提供了科学依据;对金属在均匀压缩下的应...
张沛霖院士          < 2008/1/17
张沛霖院士 物理冶金学家。江苏武进人。1940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1949年获英国雪菲尔德大学博士学位。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研究员。早期从事物理冶金方面的工作,在英国钢铁学会会刊上发表过《钢的冷加工》和《氢在铁和铁合金中的扩散》论文。回国后在《金属学报》等刊物发表过相变方面的论文。近30余年来长期从事核燃料冶金、核材料方面的研究与技术工作,领导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性重大技术问题。在各种类型核反应堆的燃...
庄育智院士          < 2008/1/17
庄育智院士 物理冶金学家。广东潮安人。194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47年后获英国利物浦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中国劳动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开展了钢中非金属夹杂物、鞍钢中板钢夹层来源、耐热不锈钢相变与变脆等方面的研究,为提高合金钢质量和石油三厂恢复安全生产作出了贡献。开创了研究难熔金属宇航材料的新领域,领导设计和加工制造难熔金属真空熔炼、性能测试等设备,建立了相图实...
周本濂院士          < 2008/1/17
材料物理学家。安徽合肥人,生于江苏扬州。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1958年开始研究材料热物性,建成全国高温热物性测试基地金属所部分。为重要国防任务的关键材料物性测试作出了贡献。烧蚀过程测热导、移动边界方程解析解和激光脉冲加热-降温法测比热等均有创新。导出非线性各向异性温度场和应力场表达式,对照CT检测,阐明了再入工况下,碳/碳复合材料的热应力损毁机理,为热...
王景唐院士          < 2008/1/17
王景唐院士 金属材料学家。河南安阳人。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巴依可夫冶金研究所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提出液态与非晶态相关性研究,得到液态与非晶态合金粘度的数学表达式;率先研究105-108K/S急冷速度的测量及其对非晶合金膨胀、比热及磁各向异性的影响、二元和三元系列合金熔体的表面能与表面组织、过冷液态金属(Ⅲ族)性质变分计算,取得重要进...
沈天慧院士          < 2008/1/17
化学家。女。浙江杭州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化工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参加了包头稀土铁矿以及钼矿的分析工作。开展了用三氯氢硅法制备超纯硅的研究工作。1966-1986年从事半导体材料及航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1978年成功地用等平面N沟硅栅MOS&127;工艺,研制出大规模集成电路数种,当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1987年后,从事磁头磁盘及电磁型微马达的研制工作,制出具有国际水平的直径为...
郭可信院士(图)          < 2008/1/17
郭可信院士 物理冶金、晶体学家。原籍福建福州,生于北京。194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80年获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荣誉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北京电子显微镜开放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先后从事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及准晶方面的研究,用电子显微镜研究准晶及相关晶体相结构。近年与中年科学工作者合著了《电子衍射图》、《晶体对称》,编著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并主持编辑了准晶学、高温超导体及电子显微学国际会议论...
胡壮麒院士(图)          < 2008/1/17
胡壮麒,材料学家,男, 1929年8月31日生于上海, 中共党员, 1952年沪江大学化学系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英文版《材料科学与技术》主编,《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顾问、《机械工程材料》编委会副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材料与冶金学报》、《材料工程》和《自然科学进展》编委、东北大学和沈阳大学名誉教授、哈工大、西工...
陈能宽院士          < 2008/1/16
陈能宽院士 金属物理学、材料科学、工程物理学家。湖南慈利人。1946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1948年和1950年先后获美国耶鲁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顾问、研究员。长期从事金属物理和材料科学方面研究工作。在多种金属单晶体形变、再结晶及该材料在高温高压下的行为方面,解决了一系列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对我国技术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交叉学科的工程物理研究方面...
曹楚南院士(图)          < 2008/1/16
曹楚南,195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分配至中国科学院上海物理化学研究所工作,后所在实验室并入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科学研究,1982年任研究员。1987年调入新组建的中科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任中科院腐蚀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后改称中科院院士)。1993年兼任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领...
葛庭燧院士          < 2008/1/16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