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 材料力学 相图与相变 材料的组织、结构、缺陷与性能 金属学 陶瓷学 高分子材料学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效应相关记录82条 . 查询时间(1.512 秒)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具有反常记忆效应钛镍弹簧及制备
纳米结构金属力学行为尺度效应的微观机理研究。
纳米结构金属力学行为尺度效应的微观机理研究。
庞压卡效应的发现为构建零碳制冷新技术提供全新的技术路线。自2019年该效应被发现以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部的科研人员持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在制冷应用探索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先后发现了碘化铵(Nature Communicaitons 13, 2293 (2022))、碳硼烷(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32, 211...
兼具大变形和高水平力电耦合效率的材料及器件在航天航空、重大装备、绿色能源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如在大型卫星天线的在轨展开和服役状态监测、低附加刚度力学量传感器以及机械能量俘获等。以压电效应为代表的新型力—电耦合效能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为上述需求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应用中,对材料选择、服役温度范围、力学参数等方面不断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因此发展兼具大变形和高水平力电耦合效率的材料和器件具有...
2022年10月19日下午15:00,粉末冶金研究院2022年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专题研讨会议之课程思政课程群效应模式探讨会议在三一大楼506会议室顺利召开,会议由业务办主任邹俭鹏老师主持,学校督导专家余志明、彭志宏,教学院长李昆,及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一线教学教师40余人出席会议。
光致伸缩效应通常指材料在光照下产生非热形变的现象。这种效应能够将光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在光机电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目前,研究人员已相继在半导体材料、铁电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等多种材料体系中发现光致伸缩效应。研究发现不同材料体系的光致伸缩效应的产生机理各不相同。其中,铁电材料因其较大的光致伸缩强度、较快的光致伸缩响应速率以及优异的稳定性而得到广泛研究。不过大部分块体材料的...
近年来,微纳加工技术的不断突破促使电子器件的尺寸达到了纳米量级。随着电子元件的小型化,量子效应的制约愈发显著,致使摩尔定律受到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型纳米电子器件,旨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减小器件尺寸,从而达到器件低功耗、高效率、高集成度的目的。二维范德华材料展现出许多不同于相应体材料的新颖物理特性,使其在新型光磁电功能器件等领域展现出较大应用潜力。进一步将不同物性的二维材料堆叠起来制成范德华异质...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N11组潘金波副研究员、张艳芳博士、杜世萱研究员与天普大学严琪闽教授等人合作,在二维层状材料及异质结的新奇物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设计了正方形晶格结构在应力下的演化模型,通过分析二维平面结构和起伏结构在应力下可能的演化过程,提出了一个能够使材料产生负泊松比的机制,即:材料具有起伏结构,并且次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较弱(图1)。...
近日,西安交大机械学院韩宾副教授联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卢天健教授在国际材料领域权威刊物 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材料综述类期刊https://www.tandfonline.com/toc/yimr20/current)上发表综述论文“Confinement effects on compressive and 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
近日,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何刚教授课题组在MOS叠层栅的界面态控制及器件性能优化、低温构筑高性能薄膜晶体管及逻辑反相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Low-Voltage-Operating Transistors and Logic Circuits Based on Water-Driven ZrGdOx Dielectric with Low Cost ZnSnO”和“Comparat...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凤霞、副研究员王晶、中科院院士沈保根以及博士研究生乔凯明等人在对巨磁热效应材料长期研究积累的基础上成功地在铁电基片PMN-PT上生长出具有与块材性质相当的FeRh合金薄膜,为磁制冷器件的微型化提供了基础。利用铁电基片PMN-PT在脉冲电场诱导下发生R-O相变的特性,在FeRh薄膜中产生非易失性应变。通过将此应变引入磁制冷循环...
晶界是晶体材料中重要的缺陷之一。人们普遍认为在块体晶体材料中小角晶界(取向差小于15°)由位错墙构成,而大角晶界(取向差大于15°)则以结构单元而不是位错的形式存在。随着晶体材料的尺寸逐渐减小,大量存在的表面对材料的结构和变形行为会产生显著影响。
福建物构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庆福课题组及其合作者近期基于超分子协同作用实现了稀土-稀土、稀土-过渡金属、稀土-碱土金属的单步高效分离。前期工作中,该课题组发现2,6-吡啶二酰胺基三脚架三齿配体(L)与镧系金属(Ln)自组装形成的Ln4L4超分子四面体结构中存在较强的配体协同作用(J. Am. Chem. Soc. 2015, 137, 8550−8555)。最近,该团队发现该类配...
随着人工超材料对电磁诱导透明(EIT)现象的成功模拟,超材料明暗模间的耦合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回顾了近年来在太赫兹(THz)波段基于人工超材料的明暗模耦合效应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平面结构EIT效应,立体结构EIT效应,明暗模垂直耦合电磁诱导吸收(EIA)效应,以及表面波非对称激发。组成超材料的单元结构内部的模式耦合机制对超材料的远场近场响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不同的耦合机制在光开关、慢光器件、光传...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