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失效与保护 材料检测与分杂技技术 材料实验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科学 Ni-Co-P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0.271 秒)
本发明涉及一种LiAlH4/碳包覆金属纳米粒子(Ni-Co@C)复合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CoCo[Ni(EDTA)]2·4H2O为前驱体通过高温烧结法制备了均一的直径为4-6nm的碳包覆Ni-Co双金属纳米粒子(Ni-Co@C);以Ni-Co@C为催化剂将其与LiAlH4进行复合,大大降低了LiAlH4体系的放氢温度,当催化剂的掺杂量为1wt%时,放氢温度降至43°C,放氢量达到7.3wt%;...
本发明涉及一种LiAlH4/碳包覆金属纳米粒子(Ni-Co@C)复合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CoCo[Ni(EDTA)]2·4H2O为前驱体通过高温烧结法制备了均一的直径为4-6nm的碳包覆Ni-Co双金属纳米粒子(Ni-Co@C);以Ni-Co@C为催化剂将其与LiAlH4进行复合,大大降低了LiAlH4体系的放氢温度,当催化剂的掺杂量为1wt%时,放氢温度降至43°C,放氢量达到7.3wt%;...
近日,化学院马天翼教授科研团队在三元金属氢氧化物的储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高效、可控的电化学技术,在导电碳纤维表面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多级微纳米结构的高负载量Zn-Ni-Co三元金属氢氧化物电容材料,分析其微纳米结构构建过程。该结构设计缩短了离子在材料体相中的传质距离,Zn-Ni-Co三元金属氢氧化物中多元金属的结合及彼此协调作用有效解决了氢氧化物电极传质速率慢、倍率性能差的问题。
采用脉冲和直流电流制备Ni-Co合金电铸层。采用显微硬度计、能谱仪、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测试并观察铸层的显微硬度、钴含量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利用脉冲电流和直流电流制备的铸层显微硬度均较高,且铸层的显微硬度随电流密度(Dk)增大而呈下降趋势。但脉冲电流制备的铸层硬度下降趋势较直流电流制备的铸层下降缓慢。铸层钴含量随着电流密度(Dk)的增大而减少,脉冲电流制备的铸层钴含量下降较缓。电源类...
将Fe--Cr--Ni--Co合金堆焊在304不锈钢表面, 再对冷却后的堆焊层进行表面重熔, 进行不同时间的空蚀实验。采用失重分析、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空蚀后的合金层, 与304不锈钢和堆焊层对比, 研究了表面重熔对耐空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堆焊层和重熔层的耐空蚀性能远高于304不锈钢, 重熔后的合金层其耐蚀性优于堆焊层; 在空蚀过程中发生了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 吸收了空蚀能...
测定了Zr0.9Ti0.1(Ni,Co,Mn,V)2+a 贮氢合金在铸态、快淬态及快淬合金经不同退火温度处理后的压力-组成-温度曲线,计算了它们的焓变值,测试了其电化学容量. 结果表明:快淬后的贮氢合金随退火温度的增加,焓变值和放电容量也增加. 在1173 K温度下退火处理的贮氢合金,其放电容量(379 mA×h/g)较铸态合金好,但它的活化性能不如铸态合金.
对比了熔体快淬合金和常规熔铸合金Zr0.9Ti0.1(Ni,Co,Mn,V)2.1的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XRD分析表明: 熔体快淬合金在退火前后的晶体结构与铸态合金一样,都为面心立方结构,由Laves C15主相组成;随快淬速度的增加,快淬合金中的非晶成份增多. 电化学测试表明:快淬合金有较好的活化性能,经6~8次循环即可完全活化,但其最大放电容量较低,小于270 mA×h/g;而退火后的快淬合...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镍基高温合金DD32上制备了两种不同Cr和Al含量的Ni-Co-Cr-Al-Si-Y涂层, 分析了两种涂层的组织及结构, 对比研究了两种涂层 分别在1000和1100℃时的静态氧化行为和从1000 ℃到室温的循环氧化行为. 结果表明: 退火后两种涂层均由γ'/γ, β-NiAl以及少量α-Cr析出相组成, 但Al含量高的Ni-Co-Cr-Al-Si-Y涂层含更多的β相. 氧化...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高频脉冲电镀Ni-Co复合镀层在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随着频率的增加,沉积层表面更加致密、均匀,在3.5%NaCl溶液中Ni-Co镀层的腐蚀失重明显减小,腐蚀失重速率变慢;高频和直流电铸Ni-Co复合镀层的阳极极化曲线形状相似,随频率增加,自腐蚀电位正移,自腐蚀电流降低.可见,高频率对沉积层的细化有重要影响,并使镀层的耐蚀性提高.
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电化学站等技术研究了铝合金化学镀Ni-Co-P的“浸锌-闪镀法”和“预植法”两种前处理工艺对镀层的成分、表面形貌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合金化学镀Ni-Co-P前处理工艺决定Ni-Co-P镀层的形貌和耐腐蚀性能,对镀层的成分影响不明显;铝合金经“浸锌-闪镀法”前处理工艺处理后化学镀Ni-Co-P所得镀层的镀层耐腐蚀性能下降,并用原子氢-电化学联合理...
针对SiCf/β21S钛基复合材料,采用Ti-Zr-Cu-Ni-Co系新钎料,进行了钎焊实验和接头力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960℃/10min规范下的钎缝组织形貌单一,钎焊接头剪切强度平均值为157.8MPa;960℃/10min/5MPa规范下的钎缝主要由层片状组织组成,接头剪切强度平均值达到291.2MPa,较前者提高了85%左右,该接头经过900℃/2h热处理后组织变化不大.钎缝中的缺陷...
制备了La(Ni,Co,Mn,Ti)5,Ce(Ni,Co,Mn,Ti)5,Pr(Ni,Co,Mn,Ti)5和Nd(Ni,Co,Mn,Ti)5四种单一稀土贮氢电极合金,分别测定了它们的单胞体积、氢化物生成焓和几个主要的电化学性能指标(包括活化循环次数、最大放电容量、高倍率放电率和容量衰退速率),以分析不同稀土元素对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四种合金中,单胞体积对合金的热力学性质和电化学性能起...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俞书宏教授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制备了手镯状Ni-Co合金磁通闭合纳米环,提出了一条可靠的高产合成磁通闭合纳米环的新途径,论文将发表在9月3日出版的《美国化学会誌》(J. Am. Chem. Soc. 2008, 130(35), 11606)上。此前,该课题组在制备项链状同轴微纳米电缆的系统研究中也取得了新突破,成功制得结构优美的项链状铜/交联聚乙烯醇核...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i-Ni-Co-Mn-O化合物的前驱体. 借助于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充、放电测试等表征了不同温度下焙烧前驱体对高温合成的Li-Ni-Co-Mn--O固溶体晶体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前驱体于600℃焙烧即可形成六方层状结构的Li-Ni-Co-Mn-O固溶体, 920-980 ℃产物的衍射峰强度及颗粒尺寸随合成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950 ...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DZ125和DSM11两种镍基高温合金基材上沉积Ni--Co--Cr--Al--Y--Si--B涂层, 研究了高温合金基材及其Ni--Co--Cr--Al--Y--Si--B涂层在900℃的75%Na2SO4+25%K2SO4熔盐中的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 Ni--Co--Cr--Al--Y--Si--B涂层在热腐蚀过程中生成了连续致密的α--Al2O3氧化膜, 有效地保护了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