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地质学 犀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055 秒)
日本漫画家村田雄介曾经画了一组“未来人类根据骨骼想象动物们长相”的复原图,而当“想象”与“真相”放在一起,常常让人忍俊不禁,这其中就包括河马。村田雄介希望借此表达古生物科学复原的重要性。
板齿犀类是高度特化的旧大陆犀牛,其门齿退化,颊齿的釉质褶皱及白垩质发育,肢骨较为细长,生存于早中新世到晚更新世时期,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地区(欧亚大陆9属,非洲5属)。板齿犀类最早的成员是先驱布格蒂犀(Bugtirhinus praecursor),发现于南亚地区;早中新世时期,西班牙犀(Hispanotherium)、维多利亚犀(Victoriaceros)和乌干达犀(Ougandatheriu...
板齿犀类是高度特化的旧大陆犀牛,其门齿退化,颊齿的釉质褶皱及白垩质发育,肢骨较为细长,生存于早中新世到晚更新世时期,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地区(欧亚大陆9属,非洲5属)。板齿犀类最早的成员是先驱布格蒂犀(Bugtirhinus praecursor),发现于南亚地区;早中新世时期,西班牙犀(Hispanotherium)、维多利亚犀(Victoriaceros)和乌干达犀(Ougandatheriu...
巨犀是犀超科中一个独特的支系,约4000~2200万年前生活于欧亚大陆,主要在中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蒙古,也零星发现于东欧等地区。巨犀是史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在演化过程中体型增长极快,其体型和体重演化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此前对巨犀的体重已有多次探讨,但对整个巨犀支系的体型演化研究还较为空缺。近日,国际专业期刊《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
巨犀是犀超科中的独特支系,约4000~2200万年前生活在欧亚大陆,主要在中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蒙古,也零星发现于东欧等地区。巨犀是史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在演化过程中体型增长极快,其体型和体重演化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此前对巨犀的体重已有多次探讨,但鲜有关于整个巨犀支系的体型演化的研究。近日,《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团队的研究成果在《亚洲地球科学:X》(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X)在线发表,该研究报道了发现自山东山旺盆地早中新世地层的矮脚犀族骨架化石,对其演化迁徙历史提出了新的假设。矮脚犀族是真犀科内仅有的小型化犀类,至晚中新世类群头骨和脚骨均达到较高的特化水平,在大型哺乳动物中是较为少见的演化现象。
巨犀是地球历史上生存过的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体重可达24吨,相当于4头最大的非洲象的体重总和。巨犀的腿部很长,站立时的肩高5米,头部可伸达7米的高度。巨犀的体型适合于在疏林中生活,像长颈鹿一样取食树冠的叶片。除了在巴尔干、安纳托利亚和高加索发现的少数化石,巨犀主要生活在亚洲,尤其是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从始新世中期4200万年前的始巨犀(Juxia)开始,巨犀演化出6个不同的属,最终在...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邓涛研究团队通过对采自陕西省定边县一件700万年前板齿犀化石的深入研究,将此前发现最早不超过200万年的真板齿犀前推500万年,确认其是目前已知最原始的真板齿犀物种,并建立新种原始板齿犀。
板齿犀属(Elasmotherium)体型巨大,具有一个最长可达2米的额角,是曾经生存在欧亚大陆的犀科动物。虽然板齿犀属被认为与中华板齿犀属(Sinotherium)关系密切,且板齿犀类2000万年以来从鼻角向额角的演化过程已被重建,但板齿犀属,即真板齿犀的起源问题尚未得到圆满的解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人员与美国同行合作,通过对早期角形类化石新材料研究,认为拥有共同祖先的貘和犀之间的分异时间,不晚于约5000万年前的早始新世早期。犀牛和貘虽然在外形上差别巨大,但两者都属于奇蹄目,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都表明两者构成姐妹群,是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统称为角形类。虽然现生的犀仅包括4属5种,貘仅有1属4种,但在新生代(6500万年前至今)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角形类...
现生的犀牛和貘虽然从外形上看差异明显,但无论是分子生物学还是古生物学的证据都支持了两者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两者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裔构成了角形类。最早的貘在早始新世最早期就开始出现,而最早的犀通常认为在中始新世早期从貘的一支演化而来,之后又迅速分化出蹄齿犀、两栖犀、巨犀和真犀等类群。在从貘到犀的演化过程中,貘犀(Hyrachyus)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过渡类型角色,在涉及到犀超科的系统发育分析中,...
始新世是犀类演化和分异的重要时期,四个科级分类单元:两栖犀科(Amynodontidae)、蹄齿犀科(Hyracodontidae)、巨犀科(Paraceratheriidae)和真犀科(Rhinocerotidae),都于始新世出现。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们就构建了早期犀类系统学框架,但各类群之间的系统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紧齿犀类是一群已绝灭的中等大小的犀类动物,之前仅发现于渐新世时期的欧亚大陆,包括欧洲的Eggysodon和亚洲的Allacerops两属。紧齿犀类最早因其犬齿离前臼齿很近而命名。由于化石发现不多,古生物学家对这类动物并不十分了解。
新疆发现巨犀化石          < 2008/1/2
新华网乌鲁木齐12月2日电 新疆鄯善县近日发现大型古动物化石,据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分析鉴定,确认为巨犀化石。这是继1993年发现巨犀化石后,又在同一地区发现此类化石。   鄯善县文物局副局长李保民说,这种巨犀化石是偶然发现的。当地几个汽车司机出于好奇发掘路边的白色石块,疑为化石。样品被送到鄯善县文物局后,鄯善县文物局立即送往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分析鉴定,确认为巨犀化石,其类型、年代与1993年发掘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