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 路相关记录33条 . 查询时间(0.479 秒)
2023年9月27日,应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杨爱武教授、孙文静教授的邀请,法国国立路桥大学Navier实验室岩土中心(CERMES)主任崔玉军教授在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3150会议室作了题为“Mechanical behaviour of unsaturated fine/coarse soil mixture”的学术讲座,活动由学院副院长李方教授主持。
摘要:华南新厘定出一个7.2亿年以前形成时位于中纬度的岩浆岩省,而已报道的时代相近的岩浆岩省形成时位于低纬度。这些从低纬度热带扩展到中纬度温带、横跨Rodinia超大陆的岩浆活动,从约7.2亿年前开始持续到Sturtian冰期启动(7.17亿年前),可能与超大陆下伏的超级地幔柱有关,也与Sturtian雪球地球的启动有密切关系。
路俊刚,副教授,硕导,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兼教研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油气成藏、油气地球化学和非常规油气成藏研究,西南石油大学“油气成藏与地球化学青年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在复杂油气区油气成藏和致密油运聚方面形成研究专长。国内外重点刊物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EI、SCI检索12篇,出版专著1部,发明专利1项。指导硕士研究生6名,协助陈世加教授指导博士生2名和硕士生16名。先后多次获得西南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
董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项,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和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由探索项目各1项,及北师大教学改革项目1项。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研究。承担本科生《普通动物学》、《普通动物学实验》和研究生《系统与进化生物学》等课程。指导本科生动物学实习。担任2012...
在对中亚阿尔泰山系及邻区的构造格架研究中, 在西伯利亚前寒武纪陆壳板块和东欧—塔里木—中朝前寒武纪陆壳板块之间,划分出一个重要的一级构造单元,本文将其称为古亚洲古生代洋壳板块,进而划分出北古亚洲早古生代多岛洋壳板块、中古亚洲晚古生代多岛洋壳板块、南古亚洲早古生代多岛洋壳板块。另外,还对次级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中生代以后,这一板块就成为统一的欧亚大陆板块的一部分。与构造单元的划分相对应,对成矿单元进...
2018年4月3日,为充分贯彻落实全国城市地质工作会议精神,发挥中央与地方联动机制,超前谋划部署新形势下2019-2021年重点工作,支撑西北重要城市群规划建设,服务自然资源部中心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在西安组织召开了丝绸之路境内段综合地质调查工程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卢静等,联合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学者,对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约4.1亿年前)一新的基干肉鳍鱼类短耳褶纹鱼(Ptyctolepis brachynotus gen. et sp. nov.)的脑颅化石进行详细研究,提取其中复杂而出乎意料的形态特征信息,显示斑鳞鱼类(斑鳞鱼、无孔鱼和鬼鱼)可能比过去所认为的更加原始,非常接近辐鳍鱼类和肉鳍鱼类共同...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卢静等人联合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学者,对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约4.1亿年前)一新的基干肉鳍鱼类短耳褶纹鱼(Ptyctolepis brachynotus gen. et sp. nov.)的脑颅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取其中复杂而出乎意料的形态特征信息,显示斑鳞鱼类(斑鳞鱼、无孔鱼和鬼鱼)可能比过去所认为的更加原始,非常接近辐鳍鱼类和肉鳍鱼类共...
2017年5月3日,新疆矿产资源研究中心邀请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路来君教授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开展学术交流。学术报告由研究所党委书记董云社主持,研究所的相关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路来君教授在数学地质方法、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矿产资源预测、多元地学信息系统等开发研究工作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针对雨天路滑这一自然现象,基于土力学固结理论、强度理论和有效应力原理等,探讨提出了简化一维等效模型条件下的建模分析方法.采用固结土体抗剪强度除以剪应力的形式,建议了一种道路表面抗滑安全系数.结合工程经验性常见土体参数和路面行走算例,按简化模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了路滑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在算例条件下,一般砂土路面抗滑安全系数大致为黏土路面的6.0~9.0倍.土力学模型有望为路面抗滑...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阿尔伯格联合团队在脊椎动物颌演化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在最新一期(2016年10月21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报道了一种4.23亿年前的志留纪盾皮鱼——长吻麒麟鱼(Qilinyu rostrate),填充了硬骨鱼式的全颌与盾皮鱼式的原颌两种状态之间的形态学鸿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全颌盾皮鱼类与硬骨鱼类的上颌骨、前上颌骨及齿骨与原...
我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姚路博士、马胜利研究员、嶋本利彦特聘教授与两名合作者(John Platt和Andre Niemeijer博士)于2016年1月和7月分别在国际著名地学期刊Geology和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GRL)上发表了关于断层动态弱化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该两项研究成果通过巧妙设计的高速摩擦实验对地震过程中断层的动态弱化主导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对...
在赣杭构造带上新路盆地中发现有晚期侵入到黄尖组凝灰岩中的粗面斑岩岩脉。本文运用激光等离子质谱(LA-ICP-MS)对该粗面斑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年龄测定,获得了131±1Ma的形成年龄。新路粗面斑岩具有高碱、高钾、高K2O/Na2O,在SiO2-K2O图解中落入橄榄安粗岩(shoshonite)系列岩石的范围之内。新路粗面斑岩还具有贫铁、钛、钙、磷以及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等特征,具有较高...
作为中国地质学界的优秀前沿刊物,《地质学报》已被众多国内外数据库收录,近日再传喜讯,《地质学报》被汤森路透旗下数据库收录,包括Zoological Record,Biological Abstracts,BIOSIS Previews三个子数据库。
据EurekAlert!:一项新的研究披露,中美洲海道(它曾经通过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而将南、北美洲分开)可能比研究人员认为的演变成路桥的时间早约1000万年。这一海道的关闭及巴拿马地峡的形成对海洋环流模式、全球气候及物种从一个大陆向另一大陆的迁徙都造成了重大影响。某些研究提出,该分隔南、北美洲的深海海峡是在约3百万年前消失的。但Camilo Montes和同事证明,中美洲海道干涸的时间要早得多(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