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应用气象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应用气象学 平台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195 秒)
2021年6月21日,由青海省气象台承担的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业务平台项目通过测试,可业务化运行。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包含激光雷达监测、颗粒物监测、大气成分监测、预报预警、评估分析等模块,搭建了环境气象重污染个例库,嵌入了污染源追踪模拟方案,实现环境气象预报数值产品的本地化,为环境气象业务人员提供环境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综合分析、影响评估等产品。
近日,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为期3个月的试运行结束。试运行期间,国家级和31个省级所有业务用户全部由“天擎”提供数据源支撑,运行情况稳定,业务应用融入进展顺利,在全国范围已具备业务运行能力,初步具备“数算一体”的平台支撑能力。
2021年3月7日,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运行信息化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化平台”)正式切换到气象大数据云平台(以下简称“天擎”)进行业务运行,成为首个完成改造融入“天擎”的核心业务系统。此项工作落实了“云+端”气象业务技术体制的要求,推动了观测业务的全链条效能提升和全流程业务优化,实现了更智慧、更高效、更集约的信息业务系统建设。
2021年3月16日,自治区科协资助学会重点项目暨“气象大数据+棉花科创助农平台建设”项目中期研讨会在新疆软件园顺利召开,新疆气象学会秘书长伊里哈木·卡德尔主持会议。
2020年12月28日,自治区科协资助学会重点项目“气象大数据+棉花科创助农平台”项目—“棉花气象为农服务技术论坛”在新疆软件园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分会召开。来自新疆气象局、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分会和中农国稷(新疆)科技有限公司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并讨论发言。
2020年11月20日,天津海洋气象共享平台实现环渤海多省市互联应用。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在辽宁、河北、天津、山东等多省市气象部门投入使用。
2020年10月22日,由中国工程院丁一汇院士担任组长,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9位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在气科院召开我院张正秋博士主持的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亚洲大范围降水和气温异常成因的动力诊断和数值模拟平台”验收会。
2020年10月13日,今年第16号台风“浪卡”在海南省琼海市沿海登陆。针对“浪卡”的生成发展,一场地海空天多平台协同观测台风的科学试验于12日至14日在南海中北部(琼海附近)海域成功开展。卫星、飞机、无人艇和追风观测车等在试验中齐上阵,获得大量珍贵数据,证明了多平台协同观测台风科学试验的可行性。
2020年4月27日,甘肃省气象局组织召开“天翼云”大数据平台项目验收及业务运行部署会议。基于“天翼云”的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及基于“位置”的智慧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业务验收,标志着甘肃推进以“天翼云”大数据云平台为中心的“云+端”业务模式开启新征程。
国家气象观测实时业务平台(以下简称观测业务平台)近日在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投入运行,国家级现代气象观测实时业务实现全面升级,推动气象探测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12月23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党组成员、副局长矫梅燕、于新文到探测中心调研平台运行情况。
近日,由天津市气象台研发的城市内涝智能监测预报预警与应急响应平台(以下简称内涝平台)直面城市内涝难题,利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基于影响的内涝预报预警服务,实现了在城市内涝风险预警能力上的突破。该项目在全国第七届海峡青年节·两岸青年生态旅游气象服务创新交流大会上获得创新项目一等奖,被授予“金点子”称号。
中国气象局7月16日正式启动气象预警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并与国内10多家网络媒体签订《气象预警信息共享服务合作协议》,共建气象预警信息联动播发机制,公众将能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媒体获得由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及时、准确、权威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天气资讯。
为实现辽宁决策气象服务从产品内容、产品类型、产品形式、产品制作、产品签发和产品分发的规范化、系统化,采用Visual C#语言在.Net Framework系统框架下以决策气象服务的工作思路、方法和流程为基础,开发了辽宁省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平台,实现了决策气象信息的统计分析、模板化编辑、规范化发布、知识库信息查询等功能。系统可在决策服务中心的业务工作中应用。
根据县级气象综合业务工作平台建设的需求,以县级气象综合业务工作平台为基础,从县级气象业务工作实际出发,利用Visual Basic 6.0程序语言编程,研制出辽宁省县级气象综合业务工作平台本地化软件,并投入县级气象综合业务应用。经业务运行表明,软件的开发和使用,达到了实时业务系统高效运行的目的,使县级气象业务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2007年3月29日,“国家气象网络计算应用系统”在云南试点启动,标志着国家气象部门的气象计算资源共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前,在科技部“国家气象网络计算应用系统(节点)”项目的支持下,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牵头,联合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相继实现了武汉区域中心、青海省气象台专门定制的MM5业务模式成功运行,成为当地预报人员的重要参考产品,资源共享效益显著。 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