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沙漠相关记录55条 . 查询时间(0.23 秒)
碳循环是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综合表现,解析区域CO2吸收和释放的途径与动态已成为前沿科学问题。巴丹吉林沙漠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在中国西北气候暖湿化背景下,探索降水事件对沙漠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对于准确认识碳循环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兰州大学冰川与沙漠研究中心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苏木巴润吉林建立了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图1),利用该站涡度相关系统对2016、2018、2019...
2020年12月11日至20日,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环境气象团队在乌鲁木齐中心城区开展了城市大气边界层探测试验。
通过安芷生院士主持的大陆环境钻探项目获取的塔里木盆地1000米的岩芯,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香港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大学相关研究人员开展合作研究。通过岩芯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和粒度记录揭示了塔克拉玛干沙漠7Ma以来的详细沙漠化历史。为黄土高原粉尘来源及构造和气候双重控制下的亚洲内陆干旱化过程提供了新证据。
2018年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及中国气象局树木年轮理化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基金申请指南。
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风沙活动频繁,对其近地表风沙运动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实验测定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相关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地貌部位表面及近地表输沙和降尘物质粒度及粒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策勒不同风沙运动形式沙尘物质组成主要为极粗粉砂和极细砂,大气降尘物的粗粉砂含量偏高,分形维数介于0.25~2.25;五种沙尘物质平均分维值介于1.03~1.67,灌...
处于温带气候的西班牙塞维利亚和葡萄牙里斯本已经繁荣发展了一千多年。然而气候建模者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如果全球变暖以当前的速度持续下去,这些城市将在本世纪末被沙漠包围。这项研究指出,想要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历史范围,就需要将全球变暖限制在仅仅1.5摄氏度的水平上,而这只有靠大量削减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才能实现。否则,地中海盆地的植被和生态系统将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发生变化。南欧地区荒漠化的增...
2014年9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最新的研究显示:大约700万年到1100万年前,特提斯海的收缩导致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形成,这一观点推翻了撒哈拉沙漠形成于第四纪(大约300万年以来)的传统观点。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最新的研究揭示,大约700万到1100万年前,特提斯海的收缩导致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推翻了撒哈拉沙漠形成于第四纪(大约300万年以来)的传统观点。这一研究发表在9月18日的Nature上。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高大沙山和湖泊的形成机理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其中关于高大沙山上大气降水能否入渗补给地下水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本文基于沙漠腹地的2年降水观测和沙漠边缘的长时间尺度降水资料,结合概率分布模型和日降水极值重现期分析,对沙漠地区的降水等级进行了划分,并利用沙漠腹地的自动气象站和涡度相关系统的观测数据,对不同等级降水事件后的沙山蒸发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沙漠地区的降水事件可分为3类,即5...
沙漠地区植被稀疏、干旱少雨,其陆面物理过程具有与全球其它地区显著不同的特点.本文利用巴丹吉林沙漠观测资料,分析和计算了地表反照率、比辐射率、粗糙度和土壤热容量、热传导系数等关键陆面过程参数,建立了适合于沙漠地区的陆面过程模式DLSM (Desert Land Surface Model),并与NOAH陆面过程模式的模拟结果和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地表反照率为0.273,比辐射率...
2009年12月22日,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年度及2006年度的4项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进行了验收。此次4项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分别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新疆大学及沙漠气象研究所等单位承担。各项目都比较圆满的完成了合同书规定的任务,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研究成果。
2009年12月27日,新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隆重召开了自治区科技奖励大会,由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承担“沙漠和积雪与区域气候变化的研究”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区域气候变化与历史气候重建;沙漠和积雪环境与气候变化;沙漠、绿洲、积雪区水热特征。
温室效应下的气候状态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地史中的温室气候尤其是白垩纪气候究竟是均一还是非均一的问题曾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通过对中国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沙漠的旋回性、古风向转换和水循环变化的分析, 认为白垩纪气候具有极强的周期性, 不仅具有中长周期的变化, 而且还有极强的季节变化, 甚至还有瞬间的变化. 研究表明, 白垩纪气候并非均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