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 量子力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量子力学 院士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657 秒)
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男,奥地利籍,物理学家。1945年5月出生于奥地利。1971年获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奥地利科学院院长。1998年当选为奥地利科学院院士;2009年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2014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物理学家,主要从事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1970年3月生于浙江省东阳市。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95年获该校理论物理硕士学位,1999年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获实验物理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凝聚态物理学家,主要从事纳米量子系统的构造、组装和结构与物性调控研究。1963年8月生于安徽省怀远县。1994年获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非局域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将高维纠缠光子的总体探测效率提升到71.7%,从而实现了无探测漏洞的高维贝尔不等式检验。该成果2022年8月3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物理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孙凯等人与意大利巴勒莫大学Rosario Lo Franco教授等国际合作者通过调控光子的空间不可分辨性,实现了量子相干性的生成,并展示了其在量子计量任务中的实际应用。该成果于2022年5月20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郭光灿院士团队近期在量子信息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孙凯等人对多体量子导引的关系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首次观测到多体量子导引的非单配性共享关系,即其中一方的量子态可以被另外两方同时导引。这项研究成果于3月24日发表在国际知名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2021年12月16日至18日,第十八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1)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和北京分会场线上线下同时举办。17日晚上举行了颁奖晚宴,我实验室尚云研究员和陆汝钤院士团队的项目“开放系统量子计算理论及新型量子计算原理”荣获CCF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本项目建立了首套非理想的(不封闭的)量子环境下的量子计算理论,即开放量子系统(基于不分明量子逻辑)的计算理论,为现实的量子计算奠定坚实...
封东来,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核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长期从事复杂量子材料及其微结构的实验研究,在揭示超导机理和观测拓扑材料新奇性质等方面取得 了系列原创成果。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科学家奖, 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 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奖,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项。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麻志浩教授和山西大学彭堃墀院士苏晓龙教授课题组合作,在量子信息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首次实验验证连续变量的新型不确定关系,该结果发表在自然系列期刊《npj Quantum Information》(影响因子9.2),麻志浩教授是共同第一作者。量子不确定关系是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之一,翻开任意一本量子力学教材,都能看到不确定关系的介绍。不确定关系是量子力学最令人惊讶的特性之一...
量子隧穿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现象,它是指粒子可以像波一样地穿过有阻碍的区域(即势垒),是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一个具体表现。如今,量子隧穿的概念已经渗透到物理学的方方面面,比如广泛使用的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半导体异质结等。然而,关于量子隧穿却有一个基本问题充满着争议,那就是隧穿的过程是否需要时间?如果需要时间那又该如何测量呢?自量子力学诞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而争论至今。随着超短激光...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麻志浩教授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院士课题组等合作,首次实验验证新型量子不确定性等式关系。该研究成果以“Uncertainty equality with quantum memory and its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为题发表在Nature 系列期刊Quantum Information上. [Quantu...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麻志浩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课题组张强教授、范靖云教授以及首都师范大学费少明教授合作,在量子信息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该结果发表在国际物理学权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翻开任意一本量子力学教材,都能看到测不准关系的介绍。测不准关系是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量子力学最令人惊讶的特性之一,同时在量子信息中有重要的应用。通常的测不准...
2018年秋季学期,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孙昌璞院士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开设研究生专业课《高等量子力学》, 高等量子力学是物理类各专业研究生的一门基础课。来自北师大物理学科、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以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的100余名学生选修了该课程。孙昌璞院士现任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长期从事量子物理、数学物理及量子信息基础理论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2017年6月6日上午,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教授在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许富昌等人的陪同下莅临我校,看望了彭堃墀院士,并在光电研究所办公室与彭堃墀、贾锁堂、张天才、肖连团、郜江瑞、张靖等专家学者就量子光学等相关学术前沿问题进行了交流。潘建伟与彭堃墀就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及量子通讯、量子计算与模拟、量子精密测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希望能在学术交流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在...
中科院上海技物所褚君浩院士、孟祥建研究员课题组基于聚偏氟乙烯聚合物(PVDF)材料,构建了铁电隧穿结固态器件,发现了铁电极化操控的直接量子隧穿效应。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