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谢相关记录56条 . 查询时间(0.153 秒)
谢永发,南昌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教授,从事专业领域:分子铁电功能材料、有机合成。在研国家基金项目:1. 有机-无机杂化自由基分子铁电材料;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起止时间: 2021年01月-2024年12月;主持。2. 准球形胺类分子构筑多轴分子铁电材料;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起止时间: 2020年01月-2022年12月;主持。
谢爱芳,女,1978年11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历,2014年6月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联系方式:xieaifangjx@163.com。刘华文,谢爱芳,李钢, 2019年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模糊逻辑框架下的决策与推理 (本人排名第二)。
性别:男、出生年月:1982/08、学历:博士研究生/博士、毕业院校:四川大学、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育工作经历:2018.08-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理学院,特任副教授;2014.08-2018.01,挪威卑尔根大学,博士;2007-201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物理系,本硕。
谢利平,女,1982年生,2011年进入南京医科大学任教,主讲《病理生理学》课程,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理和药物防治科学研究。主持2项国家级、1项省级重大项目、4项校级基金项目,参与国家973计划、国自然重点及重大研发计划等多个课题的研究,在Circulation、Hepatology、Diabetes、Antioxid Redox Signal等国际高影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获5项省部级...
谢廷正,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限域超分子化学,超分子化学传感器,以及可控超分子功能材料。发表SCI收录论文1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收录9篇,代表性论文分别发表在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应用化学)等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一流刊物上。
谢晓利,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7-2019;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2015-2018;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2015。
谢秋宏,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1)资源微生物与生物转化;(2)蛋白质工程与健康。主要研究课题:① 益生菌资源开发、机制研究与应用;② 微生物转化中药新功能物质的发现及其性质研究;③ 肠道微生物组与免疫应答机制研究;④ 共存微生物发酵体系的开发及其应用;⑤ 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及靶向药物筛选与生物药创制。近5年发表SCI论文13篇,申请专利8件,其中2件已获得专利授权;先后主持省部级...
谢磊 博士,北京市人,现任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谢君辉,主要利用变分法考虑椭圆方程解的存在性、多解性以及解的相关性质;利用上下解方法、整体解的先验估计考虑抛物方程和方程组整体解的存在性,并得到一种门槛结果。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Nonlinear Analysis: Theory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等国际期刊。
谢子楠,女,1988年6月出生,侗族,贵州江口人,硕士研究生(博士在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矿物加工与综合利用。
谢艳, 女, 1977年12月,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有机合成;光电材料;指导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项,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项;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一般科学计划项目各1项,衢州市科技局科技项目2项,衢州学院课堂教学改革3项,与浙江普康化工建立博士工作站1个。
谢和平,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原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1998.8-2003.6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2003.5-2017.12任四川大学校长、2012.12-2019.4任四川省科协主席、2009年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12.12-2018.4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为深圳大学教授、深圳大学深地科...
谢玮,1982年生,工学博士,化工学院副教授,专业教研室主任。2005年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2016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谢波,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低维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材料热/动力学过程、电子输运、等离激元、微观尺度下多相催化机制等基本科学问题的探索和纳米功能材料在传感器件中的应用。独立完成了基于量子隧穿效应的金属纳米粒子点阵高性能氢传感器的研制工作。系统研究了纳米粒子组装结构的电子输运行为及其传感特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