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民族学 >>> 民族问题理论 民族史学 蒙古学 藏学 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世界民族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民族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民族学 诗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292 秒)
近日,民族文化宫民族画院参与承办的“情系京杭·诗画运河”京杭两地学术交流展、座谈会及写生采风活动在杭州市成功举办。民族文化宫民族画院(国家民族画院)院长李辉,专职画家赵航、景岚赴杭州参加活动。
8月25日,由西宁市委宣传部指导,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策划出品,西宁艺术剧院创排演出的原创舞蹈诗《河湟》在青海大剧院精彩展演。
由锦州市委宣传部、统战部、市民宗局、文旅局和公共文化中心共同策划、推出的民族团结进步题材音舞诗《石榴正红》在5月25日与市民见面。通过音舞诗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精神。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西藏传统文化,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焕发出蓬勃生机。一是藏语言文字得到广泛使用,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和法规,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下达的正式文件、发布的公告都同时使用藏汉两种文字,西藏各级学校普遍实行藏汉双语教育,国家大力扶持各类藏文软件和信息产品的研发,古老的藏语言文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二是各类文物古籍得到保护和利用...
2月20日,2023年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颁奖大会3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共有52名杰出科技工作者获奖,其中,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钟南山院士、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研究员获得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四行体民歌是中国民歌的古老形式。而欧洲原来没有这种四行体。四行体民歌的西传有南北两条道路。过去的研究比较重视北路。本文根据人类学与民俗学资料,认为南方丝绸之路也是一条重要通道,同样需要重视,因此,澳门与葡萄牙的有关葡文资料值得很好研究。
少数民族叙事诗略论     少数民族  叙事诗       < 2013/4/8
相对一般民间歌谣的抒情性而言,民间叙事诗是篇幅较长的韵文故事。因此,叙事诗又称为故事诗或诗体故事。作为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叙事诗产生的时间较晚。人类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后,物质精神生活皆发生巨大变化,旧有的散文体和韵文体的民间文学,面临新的表现内容,需要有新的表现形式。叙事诗这种容量大、篇幅长、既能表现曲折的情节,又能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新体裁,便应运而生。
傣族叙事诗的文本形态     傣族叙事诗  文本形态       < 2012/8/24
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大部分没有自己的文字,其历史文化都是口耳相传的。傣族由于受到佛教的影响很早就创造了傣文,从此以后,傣族诗歌走上了口头与书写文学齐头发展的道路。
近日,中华诗祖尹吉甫故里房县《望佛山民歌集》出版。该书由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会员、房县门古寺镇干部张兴成和该镇胡家街村一级民间歌师胡元炳搜集整理,由房县门古寺镇人民政府组织编辑出版。房县,古为房陵,是中华诗祖周太师尹吉甫故里,尹吉甫是《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亦是被歌颂者,《诗经》中赞称“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作颂,穆如清风”。房县是诗经周南、召南的交汇地,《...
诗的源起及其早期发展变化       源起  早期发展变化       < 2011/1/5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就诗的起源已提出了种种说法,例如,“心灵表现说”、“模仿自然说”、“巫术交感说”、“劳动需要说”等等。过去,我国学界往往采用“劳动需要说”。其实,这不能全面解释诗产生的直接动因。中国古诗起源之后,又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早期发展阶段,并与宗教、政治的结合而显示了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又出现了新变化。
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的思维方式,最为突出的就是其普遍的立象、取比特点。在彝族古代诗学的历史发展轨迹中,立象、取比作为一种形象思维长久地积淀于彝族古代诗学的理论思辩的型范之中,并孕育着类比推理与比喻论证的萌芽。在此,笔者将经籍诗学论著中典型而显明的立象、取比方法概括为“树化诗论”和人化诗论”两种形式,从中可以发现,在彝族古代诗学论者传统的认知结构、致思趋向和思维模式中,立象与取比的一端连接着艺术思维(形...
论《诗经》的神话学价值      诗经  神话学  价值        < 2011/1/7
《诗经》向以现实主义精神著称,与超然物外的神话似乎无缘。这种缺乏深入具体考察的表面认识,根本忽略了我国神话和神话思想发展的具体情况与特点。有些民族,如古代埃及和印度,宗教成为意识形态中的支配力量,居于“主体文化”的地位。我国的情况则不同,从殷入周,注重人伦实用的史官文化逐渐居于“主体文化”地位,成为上层建筑中的统治思想。自古流传下来的神话遭到肢解和排斥,只能作为哲学家、政治家阐明其社会历史观点的佐...
今文《诗经》之《齐诗》传授考     诗经  齐诗  辕固生  汉代       < 2011/1/7
有关《诗经》中《齐诗》的传授情况,前贤今哲的相关著作只是简略地提及,经学专著只有简略的、仅列人名的传授表,俱无考证内容,且彼此说法不一。根据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可以整理出来的《齐诗》传授情况如下:始授者为辕固生;第二代传授者是通五经、明阴阳的夏侯始昌;第三代传授者是开创了用专著来授徒的后苍和孙氏;第四代传人为匡衡、翼奉、萧望之、白奇,他们大都身居高位,使《齐诗》发展达到了最高峰;第五代及以...
中国古代诗学关于诗歌功能的最早也最有系统的见解出自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孔子。《论语·阳货》所提出的“兴、观、群、怨”说是中国诗学和美学史上具有开创性和经典性的艺术作用论。孔子所列举的诗歌的四种功用对于后世文艺思想的发展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诗可以兴”的理论命题始终占据着传统诗论的中心地位。然而,对孔子这一命题的理解和解释两千多年来却未能定论,至今在国内外学者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本文拟从人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