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药学 >>> 生物药物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生物药物学 药学院相关记录165条 . 查询时间(0.19 秒)
王启钦,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1)基于自然识别仿生理念发展多肽、适配体等单元,构建生物质谱/生物传感器新技术实现复杂体系中抗体药物的全生命周期分析;(2)发展多重生物传感器建立重大疾病多指标同步监测新方法,服务于精准医学;(3)发展高效、高选择性的色谱分离新材料串联微纳流高分辨质谱等,满足临床代谢、蛋白组学分析需求;
周凤涛,博士,暨南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1)蛋白降解药物设计与合成。(2)含氮杂环构建方法研究。
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促进学术交流,2022年11月17日上午,药学院联合科研处在西辅楼学院会议室举办第五十九期博士论坛。
胡亚剑,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1)活性天然产物全合成(2)天然产物导向的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
张章,医学博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1)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开发研究;2)肿瘤耐药机制及克服耐药的新方法研究;3)基于表型筛选进行药物及疾病的靶标发现研究。
刘畅,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研究白血病干细胞的干性调控及靶向干预。
吕建明,医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重要活性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
为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碰撞启迪科研思维与思路,2022年4月29日下午,药学院在线上举办了第十四期学术沙龙活动,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李华教授和哈尔滨医科大学车慧副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基于结构药理学的创新药物发现技术体系”和“非编码RNA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的报告。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韩军教授主持学术沙龙活动,药学院教师、基础医学院部分教师、药学硕士研究生及...
为推动药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我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激励广大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助力海南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2022年4月29日上午,应罗海彬院长邀请,中山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欧田苗教授为我院广大教师进行了题为“以赛代练,以赛促改,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线上讲座。
创新药物先导结构发现和优化效率低下是当前困扰新药研发的核心问题,当前是事关创新药物研究成败的关键。而先导结构发现和优化效率与两个科学问题直接相关,分别是:1)如何实现药物对靶标结合强度的快速和精准预测?亟待建立药物设计新方法或新技术,从海量的化学空间中快速并精准获取高活性且结构新颖的先导结构;2)如何提高药物对靶标选择性以降低剂量限制性毒性?亟待采用药物设计新方法探索对靶标选择性有重要影响的结构要...
李军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药物传递与生物治疗,在以上领域先后主持了海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以及企业新药研发项目。
朱久新, 副教授,从事心脑血管药理学及转化医学研究,致力于心血管药物和抗肿瘤药物研发。【研究工作经历】2014/08-至今,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副教授2010/10-2014/07,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讲师2007.01 ~ 2009.01日本三和化学研究所,药物研究实验室。
2021年4月28日,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魏敏杰/于兆进课题组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发表文章“HLA-A2.1-restricted ECM1-derived epitope LA through DC cross-activation priming CD8+ T and NK cells: a novel therapeutic tumour va...
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成果获奖。
2021年4月22日,国际权威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刊登了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汪贻广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Quantitative imaging of intracellular nanoparticle exposure enables prediction of nanotherapeutic efficacy”。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