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栽培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作物栽培学 2023相关记录45条 . 查询时间(0.438 秒)
据预测,我国夏季农业气候状况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东北中东部可能发生局部内涝和早霜,东北西部和西北地区易发生夏伏旱,黄淮海地区可能发生高温干旱和局部洪涝,玉米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对秋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针对当前玉米苗情长势和天气形势,各地要以“保底墒、促结实、提单产”为目标,促控结合、防救并举,科学应对高温干旱、台风渍涝、低温早霜,辅以一喷多促等防灾增产措施,细化技术要点,强化指导服务...
“大暑”将至,春播大豆陆续进入花期、少部分进入鼓粒期,是促开花保结实的关键时期;夏播大豆大部分处于3—4片复叶期、少部分进入分枝期,是促弱苗育壮苗的关键时期。6月以来,黄淮北部、西南地区出现连续高温天气、土壤缺墒较重,发生干旱风险较大;东北地区多轮强降水导致部分低洼农田出现短时内涝。据气象部门预测,厄尔尼诺事件已形成并向中等强度发展,夏季农业气候状况偏差,“小概率高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对大...
据土壤墒情监测结果,目前华北、黄淮北部、西北东部夏玉米种植区土壤墒情不足,局地干旱,其他夏玉米区墒情适宜。当前正值夏玉米出苗关键期,应指导农民科学灌溉,墒情不足至干旱地区应在播种后立即浇灌出苗水,小水快灌,确保玉米早出苗、出全苗。玉米生长中期应做好水肥调控,促玉米增粒数、快灌浆。玉米生长后期少量补水补肥,防早衰、增粒重。大力推广浅埋滴灌、微喷带、地埋可伸缩式喷灌及大型喷灌机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措施,...
甜荞生育期短,耐旱、耐瘠,是北方高寒山区的特色作物和防灾减灾应急作物,同时花色鲜艳,已成为田园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优势作物。为指导各地抓好甜荞生产,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2023年甜荞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为充分发挥芸豆在稳面积、稳产量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优势,推进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依据自然生态条件、市场需求和各地芸豆生产特点,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2023年芸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谷子是我国主要的杂粮作物,主产区包括东北春谷区、西北春谷区和华北夏谷区。在气候暖化背景下,极端事件增加,谷子主产区平均气温偏高,极端低温突破历史记录。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山西东北部等地区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8成,西北春谷区在3—4月出现较大范围降温雨雪天气。降水及时补充了土壤水分,但冷暖波动较大,春季总体气温偏低。为科学做好谷子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
糜子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产区包括东北春糜子区、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夏(春)糜子区。总体看,我国大部分糜子产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土壤墒情良好,有利播种,但局部还存在干旱、气候不确定性大等不利因素。且从长期预报看,2023年我国汛期天气复杂多变,极端天气风险较高。针对糜子生产形势和气候特点,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
苦荞生育期短、适应范围广,耐寒耐瘠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丰富,是区域特色作物和重要的救灾备荒作物。2023年气象波动大,为了发挥好苦荞在稳粮保供中的优势作用,抓好生产指导,促进农民提质增效,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制定2023年苦荞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绿豆生育期短、播种适期长,抗旱、耐瘠薄、固氮养地,且适宜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是重要的小宗粮豆作物。针对目前我国绿豆产业发展趋势和绿豆主产区气候特点,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2023年绿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黄淮海等地区夏玉米大面积播种全面展开,是落实关键措施、提高播种质量、夯实丰收基础的关键时期。针对近期黄淮海、西北地区生产形势,兼顾西南地区在田夏玉米苗期生长特点,各地要以增密度为主线,以选良种、推技术、降损失为重点,促进夏玉米单产提升。
采用滴灌、喷灌的地块,当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垄顶正下方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应及时灌溉至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90%。采用沟灌方式的地块,全生育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及时灌溉。收获前10天停止灌溉。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追施水溶肥、液体肥,少量多次进行,收获前20天停止施用氮肥。旱地应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推广深松深翻,纳雨蓄墒。采用保水剂和长效肥底施,土施保水剂3-5公斤/亩,...
2023年5月27日,海南省热带农业科技成果发布与对接活动在海口举办。活动发布了海南省“2023年十大科技助农典型”,推进海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应用,助力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发的“轮作田菁绿肥节本增效技术助推三亚‘稳粮保供’”以及“黑山羊精准养殖集成技术推动产业升级”两项技术成果入选。
豌豆是我国南北方旱地种植的重要粮食蔬菜兼用作物,也是理想的间套轮作作物。为加强豌豆生产技术指导,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促进豌豆多元化发展,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2023年豌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小豆具有生育期短、适播期长、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瘠薄等特点和固氮养地作用。为充分发挥小豆在茬口衔接、提升土地产出质量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作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满足市场需求,助力小豆产业提质增效,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2023年小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蚕豆是粮、菜、饲、肥兼用作物,为充分利用蚕豆生物固氮作用,构建轮作体系,提高蚕豆产量、质量和效益,提升区域特色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宜种宜机、提质增效,精量播种、节本增效,抗旱保墒、保证质量,合理密植、科学控草为技术路径,提出2023年北方春蚕豆生产技术意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