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技术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半导体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电子科学与技术 院士相关记录198条 . 查询时间(0.499 秒)
李乐民,男,1932年05月出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2 年毕业于交通大学(上海)电机系电讯方向。1954年12月至1955年8月为天津大学电讯系进修教师,学习长途通信。从事通信技术的科研与教学工作40余年,研究方向为数字信息传输与通信网,近年侧重通信网与宽带通信技术。发表论文200余篇,编著书4本,获国家、部、省奖18项。70年代初负责研制成我国第一台载波话路用9600比特/秒高速数传机...
周炯槃,1921年生,浙江上虞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4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48至1949年,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科学系留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50年起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兼职教授,1952年至1955年,任天津大学教授,1955年调任北京邮电大学(原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系教授。
王大珩(1915.2.26─2011.7.21),应用光学家。原籍江苏苏州,1915年2月26日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对国防现代化研制各种大型光学观测设备有突出贡献,对我国的光学事业及计量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50年代创办了中国科学院仪器馆,以后发展成为长...
高锟,华裔物理学家,生于中国上海,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09年,与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埃尔伍德·史密斯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侯洵,陕西咸阳人,1936年12月6日出生于河南灵宝。1955年毕业于西安高中。195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1958年9月至1962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原子能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其间,1960年3月至1961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进修一年。1962年3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其间:1964年10月晋升为助理研究员,1972年任研究室副主任。1979年8月至1...
2011年11月24日上午,韩国仁荷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李一恒(El-Hang Lee)教授应邀来访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在理科二号楼2736学术报告厅进行了题目为“大规模集成光子学:微纳光子学和集成化科学与工程”(VLSI Photonic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Micro/Nano-Photonics and Integration)的报告。报告会由北...
2011年11月24日上午,韩国仁荷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李一恒(El-Hang Lee)教授应邀来访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在理科二号楼2736学术报告厅进行了题目为“大规模集成光子学:微纳光子学和集成化科学与工程”(VLSI Photonic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Micro/Nano-Photonics and Integration)的报告。报告会由北...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进入纳米时代,其中纳米光学和光子学的发展尤为重要,例如在纳米光刻、纳米成像和纳米信息存储等信息技术中,都有很重要的应用。”在近日于上海举行的以“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机制及应用”为主题的第188期东方科技论坛上,中科院院士干福熹在题为《突破光学衍射极限,发展纳米光学和光子学》的主题报告中指出,纳米光学和光子学器件的最小特征尺寸和加工分辨率,都受限于光的衍射极限。“因此,只有突破光的...
徐元森,中国工程院院士,冶金及微电子专家。1926年5月出生,浙江江山人。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同年进入上海冶金所(现上海微系统所)工作。历任研究员、室主任。曾兼任上海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电子学会理事等职。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仁,1892年生于江苏江宁,1910年毕业于江南高等学校。 1915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型机械工程学院硕士学位,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3年12月3日逝世。
黄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学家。原籍浙江,1919年9月生于北京。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8年获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名誉所长。主要从事固体物理理论、半导体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多项国际水平的成果,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20世纪50年代与合作者首先提出多声子的辐射和无辐射...
2011年10月19日,应半导体所王启明院士的邀请,台湾交通大学前校长张俊彦院士来半导体所进行学术交流,带着对后PC时代的思考,在“黄昆半导体科学技术论坛”上做了题为“New Thinking about the Post PC era: Taiwan's High Tech, Economy and Life”的报告。报告由半导体所光电子研发中心主任黄永箴研究员主持。
2011年10月19日,应半导体所王启明院士的邀请,台湾交通大学前校长张俊彦院士来半导体所进行学术交流,带着对后PC时代的思考,在“黄昆半导体科学技术论坛”上做了题为“New Thinking about the Post PC era: Taiwan's High Tech, Economy and Life”的报告。报告由半导体所光电子研发中心主任黄永箴研究员主持。
2011年10月21日上午,世界著名科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前校长、台湾半导体之父张俊彦教授应邀到访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在理科二号楼2736举行了一场题为“后PC时代的新思考:台湾的高科技、经济与生活”的精彩讲座。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纳电子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王阳元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梅宏教授、副院长黄如教...
应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信号处理国际权威学者、前IEEE信号处理学会会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Durrani教授于2011年10月17日在我校作了“信号处理的历史、潮流与挑战”的主题演讲。Durrani教授现任皇家爱丁堡学会副主席、IEEE工程管理学会副主席、IEEE教育活动委员会副主席。他在报告中以不凡的气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信号处理领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的重大成就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引起师生们...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