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矿山工程技术 >>> 矿山地质学 矿山测量 矿山设计 矿山地面工程 井巷工程 采矿工程 选矿工程 矿山机械工程 矿山电气工程 采矿环境工程 矿山安全 矿山综合利用工程 矿山工程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矿山工程技术 煤相关记录1193条 . 查询时间(0.193 秒)
近日,由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中国矿业大学张吉雄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部煤矿井下智能化分选及就地充填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在山东泰安召开。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项目专家中国工程院蔡美峰院士、康红普院士出席论证会,来自中国矿业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邵敬爱,女,工学博士,副教授(2013年11月至今),博士生导师,于2002年和2008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2008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交流学习。2009年-2010年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煤与生物质的高效资源化利用,城市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垃圾的焚烧与热解,污染物(SOx、NOx、颗粒物、重金属等)的控制,热化学转化...
胡松,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洪山区科协副主席。2002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资助前往拜罗依特大学工作。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计划,同时获得湖北省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863”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97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湖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项目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合作重点...
刘小伟,男,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2003年、2008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在本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收入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论文35篇,2篇通讯作者论文入选工程领域ESI高被引论文。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和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五)。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参与国...
张军营,男,汉族,1963年10月生,山西平陆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后,西班牙国家煤炭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曾任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省新世纪人才(2002),草原英才(2012)。国际ICCP会员、International Medical Geology Association会员。《煤化工》第七届、第八届编委会委员,《除尘·气体净化...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专利。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2015年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年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横向课题。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年横向课题。
选用5 种原料煤,3 种添加剂分别考察煤结构特性和添加剂种类对制备活性炭性能的影响,以比表面积、孔径分布、CO2 吸附量、碘值、微晶结构尺寸对活性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由于5 种原料煤结构特性的不同,经炭化之后微晶高度和层片宽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太西煤炭化料的微晶结构在后期活化阶段最为适宜,从而以灰分低、挥发分适中的太西无烟煤为原料,制备的活性炭微孔最为发达,吸附CO2 的性能最佳;3 种添加剂...
为研究煤矸石基质风化过程中温度场变化引起的充填复垦重构土壤水分时空响应特征,选取不同粒径级配同等覆土厚度的煤矸石充填复垦田间试验小区,分层分区埋设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动态监测重构土壤不同梯度的温度及水分。实验结果表明:煤矸石层及充填界面温度总体低于土壤剖面15 cm(H1 层),25 cm(H2 层)处温度,高于35 cm(H3 层) 处土壤温度,说明地表热传导作用于H1,H2 层土壤,但是在充填界...
为对比研究页岩和煤在CO2 作用下吸附解吸与变形特性,采用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和塔山煤矿煤样,利用“高温高压页岩吸附膨胀仪” 在0 ~16 MPaCO2 压力下对以上两类样品进行了长达2 000 h 的等温吸附及变形试验。结果表明:在渗透率和CO2 密度共同影响下,页岩和煤吸附平衡时间在0 ~6 MPa 内随平衡压力升高逐渐增加;当CO2 压力到达临界压力附近时,吸附平衡时间急剧缩短(页岩9.3 ...
针对严重影响大采高工作面生产和安全的煤壁片帮问题,提出了采用能量原理中基于位移变分原理的利兹法分析煤壁破坏机理,并利用煤壁稳定性三维相似模拟实验平台研究“顶板-支架-煤壁”系统的协调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基于利兹法的煤壁破坏机理模拟出了煤壁上部片帮、上下部同时片帮、整体片帮3 种现场常见的煤壁片帮形态,煤壁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确定为煤体黏聚力、煤壁集中力、煤壁弯矩、顶板载荷等;在煤壁集中力和煤壁弯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