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人类学 >>> 人类起源与演化学 人类形态学 人类遗传学 分子人类学 人类生态学 心理人类学 古人类学 人种学 人体测量学 人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人类学相关记录2384条 . 查询时间(2.184 秒)
2023年5月22日,由科技处主办,川北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川北医学院大学生科技协会协办的“蓝花楹学术论坛---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的解读与许可申请”在顺庆校区第1教学楼101教室举行,本次论坛由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科技部副部长周斌教授担任主讲。
2023年5月10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人类演化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Reports发表题为"Disentangling carcass processing activities and the state of worked hide from use-wear patterns on expedient bone t...
中外科学家利用线粒体DNA追踪到一个从中国北部沿海到美洲的女性谱系。通过整合现代和古代线粒体DNA,研究人员发现了至少两次迁徙的证据:一次是在最后一个冰河时期,另一次是在随后的融化时期。约在第二次迁徙的同一时间,同一谱系的另一个分支迁徙到了日本,这可以解释美洲、中国和日本旧石器时代考古上的相似之处。5月9日,这项研究发表于《细胞报告》。
2023年5月4日晚上,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开展了“师生共成长”青年系列活动之青年教师讲座之第四讲。本次讲座由社会工作学院陈伟杰副教授主持,王津捷老师进行线上讲授,全体参会师生对本次讲座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与期待。
2023年4月2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胡庆茂团队揭示了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可能是眼睑痉挛(BSP)早期的病理性损害区域,其作为灰质体积改变的“驱动核心”,使BSP灰质体积的增加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步扩展至皮层-基底节-脑干运动通路和视觉-感觉运动整合通路。该研究成果不仅挑战了既往认为BSP主要源于基底节损害这一传...
中国北方泥河湾盆地以密集分布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而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这片土地上的东方古人类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距今约125万年-70万年)气候变率增大的环境背景下,他们的活动区域环境有何变化?又有怎样的技术行为适应性?
亚洲中部干旱区(Arid Central Asia, ACA),以我国西北干旱区、中亚干旱区为主体,是北半球最大、最广阔的中纬度干旱区。该地区主要受中纬度西风环流控制,其气候环境特征与亚洲季风区显著不同。ACA的形成与演化是第三纪以来最重要的地质历史事件之一,被认为与青藏高原隆升、全球气候变冷、副特提斯海退却等密切相关。中亚复杂的造山历史和更新世的冰川循环,使其逐步干旱化,这些事件对ACA许多物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宿兵团队与西藏大学、西藏阜康医院等单位研究团队合作,利用大规模WGS(全基因组测序)数据,构建了首个藏族人群基因组参考面板(1000 Tibetan-Genome Panel,1KTGP)。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
2023年4月14日至16日,第六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基础医学青年论坛在芜湖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分会和皖南医学院联合主办,皖南医学院和深圳大学医学部联合承办。为进一步提升师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加快推进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学校邀请出席论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岩、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与师生座谈并作学术报告。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赵呈天团队2023年度研究生招生方向与人数:纤毛与器官发育实验(赵呈天教授)2023年度计划招收以下方向的研究生:报考海洋生命学院所有专业的考生,报考水产学院”动物学,水生生物学,水产养殖”专业的考生。招生人数3-4名。
2023年3月18日,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合作完成的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古人群开展的大规模、系统性的古基因组研究成果。通过与考古学家合作,付巧妹团队在青藏高原不同区域30多个遗址中获取97例青藏高原古代人类个体的核基因组,运用遗传学的手段系统地还原了青藏高原5,10...
2023年3月21日下午,长江学者周大鸣教授聘任仪式暨联大高端学术论坛在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实训大楼二楼报告厅举行。校长王德强教授出席仪式并致辞,副校长安学斌教授主持仪式。法学与社会学院领导班子和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仪式。
2023年3月17日,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的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对云南省社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获奖人员进行表彰。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共有2项成果获奖:杨洪林教授的专著《鸡鸣之年:云南小凉山家奴安置的人类学研究》,荣获一等奖;周建军教授的专著《刑事政治导论》,荣获二等奖。
现代人何时涉足青藏高原并永久定居?青藏高原人群如何适应高原环境?他们的独特遗传特征历经了怎样的演化过程?5000多年来青藏高原内部之间及与外部地区人群如何交流互动?……被誉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的这些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四千米,面积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因严酷的气候环境,是地球上人类生存最具挑战的地区之一。如今,青藏高原常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1%,其中藏族约占46%。现代人何时涉足青藏高原并永久定居,及早期西藏古人群与现代西藏人的关系都存在大量争议。其中,现代西藏人的起源,是最引人关注的问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