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考古学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历史学 山相关记录812条 . 查询时间(0.301 秒)
石钟山石窟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境内(东经99°43'28.47",北纬26°30'42.67"),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宝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石窟始凿于晚唐公元850年,经五代、历两宋止于公元1179年,历经320多年陆续开凿而成。迄今为止一共发现17个石窟,分布在以石钟寺为中心的三平方公里以内(石钟寺区8个窟,狮子关区3个窟、沙登箐区6个窟),造像200多躯,同时期岩画一处,造像题记五则,碑...
随着时隔35年的重启发掘,三星堆祭祀遗存再度引起世人关注。围绕着三星堆的许多未解之谜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他们从何而来,是否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对于科学家来说,小小的牙齿或许也能成为解谜关键。
本书是一本关于山西省隰县的铜质文物图录,图录中共有四批材料,两批是考古发掘的,另外两批是馆藏文物。第一批材料是庞村墓地青铜器,第二批材料是瓦窑坡墓地青铜器,第三批材料是小西天金铜造像,第四批材料是其他铜质文物。隰县自隋唐以来一直到民国,行政建制都是隰州,是周围四五个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通过这些隰县青铜器图录反映了古隰县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是青铜器铸造技术的一个缩影。该书的出版具有较高的学术研...
该书是一本关于陶寺北两周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图录。陶寺北两周墓地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北约800米处,因近年盗墓被发现。墓地总面积在24万平方米左右,墓葬从西北向东南排列,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2014年至2018年发掘墓葬254座,其中大中型墓葬19座。该书收录了14座墓葬出土的青铜器100余件,反映了晋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两周时期青铜器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资料参考价...
响堂山石窟幽深的洞窟里,54岁的响堂山石窟艺术博物馆馆长赵立春入神地看着面前残缺斑驳的佛造像。预计2021年9月,与美国芝加哥大学等合作的响堂山石窟数字复原展就将亮相。此刻,他正仔细地谋划。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太行山支脉,分南北两处,因石窟群在山腰,人们谈笑走动均能发出铿锵回声,传名响堂山石窟。它开凿于北齐年间,距今已1400多年,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
长春洞古建筑群(以下简称“长春洞”)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巍宝山西麓。占地面积约1530平方米(建筑院落),建筑面积约1271平方米。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四年,建成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由三进两院及花园等大小九个院落天井,十二个单体建筑组成。整个宫观建筑结构严谨,样式新颖,建筑工艺精湛。以山门、前殿和大殿的建筑工艺为其代表。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021年5月13日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太原东山发现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明代中晚期藩王墓——晋端王墓。晋端王陵园遗址地处太原东山南端的缓坡地带,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市、区两级考古机构进行考古发掘。
东城门是正定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修筑了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余、上宽二丈的土城墙,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记载:“门四各有月城,建楼,东日迎旭,今改环翠,南日长乐,西日镇远,北曰永乐,四隅仍各建楼。”"东城门设置里城、瓮城、月城三道城垣,设置了城门楼,城角设四角楼,墙体外立面设有马面,城墙外有护城河环绕,形制完备,规模宏大。其中瓮城城门设在南侧,与内城门形成90°夹角,...
晋端王陵园遗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黄陵街道东峰村东北、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新校区用地范围内,地处太原东山南端的缓坡地带。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牵头、市区配合进行了考古发掘。
毘山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湖东街道毘山村,西邻湖州城区,北距太湖约10公里。遗址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年代以新石器时代和夏商时期为主,是目前浙江地区最大的一处夏商遗址。曾采集到少量卜骨、卜甲、铜器、玉器等。自1957年发现以来,经历多次地面调查。1995、2000、2004-2005、2008年共进行了六次正式考古发掘,出版有《毘山》考古报告。
北京市北海公园内知名景点、俗称玉瓮的渎山大玉海,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一件古代宫廷玉器,相传元世祖忽必烈曾用以盛酒大宴群臣,清乾隆则题诗建亭并4次修琢加工。不过,渎山大玉海传世700多年来,相关史料记载甚少、流传经历十分传奇,其玉料来源何处、玉瓮容量多大、用玉有何特点等系列问题也颇受关注。
2021年4月24日,《渎山大玉海科技检测与研究》出版座谈会在科学出版社召开。来自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和科研机构的近30名专家和领导参加会议。
自北京回杭州,高铁只需6小时;但从北京把荣誉捧回,孙国平用了8年。于他而言,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非终点。“目前只知道先民吃什么,但居住环境、村庄布局如何仍未可知。人类8000年前的历史,还要追寻下去。”2021年4月14日,井头山遗址发掘领队孙国平接受采访时说。
记者2021年3月28日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辽宁在马鞍桥山遗址发现了明确的房址等重要遗迹,并且在聚落址四周发现并确认了聚落环壕的存在,根据其出土遗物可知应为红山文化时期的环壕,为研究红山文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
辽宁在马鞍桥山遗址发现了明确的房址等重要遗迹,并且在聚落址四周发现并确认了聚落环壕的存在,根据其出土遗物可知应为红山文化时期的环壕,为研究红山文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