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中国语言 外国语言 文学 艺术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文学 权相关记录266条 . 查询时间(0.506 秒)
传媒与知情权     公民自由  知情权  传媒       < 2009/10/27
公民自由是人之权利在政治生活领域的表现。一个现代化国家如果没有对公民自由的承诺与兑现,我们很难说它是一个开明开放的民主国度。它作为文明国家的一项量化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幸福要件。 高贵的人权,是人生为之人的尊严。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亵渎自由的表现,也是民众不幸生活的源头,更将导致腐败政府的种种不公作为。早在1789年的法国,著名的《人权宣言》就确认并宣布了下述人与公民的权利:"一、在权利方...
著作权法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在保障以自然人为主体的作者权益的基础上,对作者、传播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作出合理的平衡和调整。其中作者和传播者的关系尤为重要。传播者除了自然人身份的表演者外,主要就是各种传媒。作者的作品必须经过传媒才能够向社会传播,从而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相对作者来说,传媒总是居于强势地位,传媒不仅拥有较多的经济、社会、技术资源,而且掌握着传播的主动权。作者则是作品的创作者,是产生...
消费维权中的媒体报道策略     媒体报道策略  维权  消费       < 2009/10/27
近年来,各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常见诸报端:手机投诉率居高不下、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开发商违约情况屡见不鲜、汽车维修漏洞百出…… 如何发挥大众传媒在消费维权上的作用,给予舆论监督支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通过近年来的维权报道实践,笔者认为,开展消费维权报道需要熟知相关法律法规,深入现场,挖掘、披露各种侵权事件的真相,掌握维权证据,同时驾驭好平衡报道技巧,依法维权,客观公正,做到监督中促...
2004年8月,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在经营蒸蒸日上的情况下,抛出了280亿元这个中国证券史上最大的单笔再融资项目,极大损害了广大中小流通股民的利益。9月8日,《今日商报》大众证券周刊联合新浪网推出了“抵制宝钢增发,征集流通股东投票权”活动。一天之后,和讯网、搜狐网、信息早报、金融投资报、深圳商报、北京现代商报等数十家媒体联合北京首放也共同发起征集中小投资者投票权抵制宝钢增发的活动。这次活动...
本文选择了2005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欧之际,欧洲9个国家出版的共80篇新闻报道,旨在探讨在21世纪初欧洲报纸如何通过选择和报道中国人权问题来塑造中国的形象。研究发现,尽管近年来在国际格局多极化建构过程中,中国与欧盟国家的外交关系有所发展,但欧洲报界对于中国人权问题的态度,与上世纪相比较,变化甚微,在报道中,明显出现了与政府言论不同的论调。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以侮辱、诽谤作为其主要的形式。侮辱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暴力侮辱,表现为对受害人施以暴力行为,使其受侮,如强制搜身等;二是语言侮辱,如用恶毒、下流、污秽的语言对他人进行漫骂、挖苦、讽刺;三是文字侮辱,即通过书写文字、图形等侮辱他人。诽谤分为两种,一是言语诽谤,即通过口头语言将捏造的虚假事实加以散布,败坏他人名声。
新闻传播侵害名誉权的客体     客体  名誉权  新闻传播       < 2009/10/24
什么是名誉新闻传播中的名誉侵权乃是新闻传播活动损害了公民,法人的名誉,侵犯了公民,法人的名誉权。那么,什么是名誉?辞海上解释为:“名为令名,誉为美誉,有令名始获美誉,因谓令名曰名誉。”《布苹克法律辞典》的解释是:名誉是“关于一个人品格或其他特点的共同的或一般的评价。”[1]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名誉是对特定的人格价值的一种社会评价[2]。这里的“特定人”包括公民与法人。
网络技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如今我们已经有可能对网络的影响做更理性的审视。从网络用户规模来看,据CNNIC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上网用户达到2650万,上网计算机数达1002万。在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网络扩展的规模和影响尤其显著。例如上海城郊人口总数1600万,就拥有100万上网用户,还有近900家公众电脑屋,使上网成为很多上海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⑴从新闻网站的建设来看,我们也有巨大发展,除国家重...
受众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分析     隐私权  受众知情权       < 2009/10/22
前不久,西安金钟大厦为了促销羽绒衣,竟以总价值为1万8千元左右的衣服为诱饵,在闹市街头导演一场“女性脱衣秀”。很多的新闻媒体配发了参加活动的女子穿着很少的衣服,有的受众认为其侵犯了参加活动的人的隐私权,有的认为其活动事关公众利益,没有侵犯其隐私权,从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在法制建设日益健全和人们法律意识逐渐增强但信息需求很多的今天,一方面受众的知情权要求使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提供包括新闻图片在内的全面信...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总人数为1.44亿,互联网已成为公众特别是知识分子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权利人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情况越来越普遍。2006年7月1日,我国颁布实施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目的就是为保护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以鼓励作品的创作和规范网络传播行为。 信息网络传播权应具备三个要件:公众、自己选定的时...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阶层划分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有的对媒介控制和使用权利的分配模式同样产生了显著变化。主要的阶层及其对媒介的控制和使用情况可划分为三类:拥有媒介的控制权,拥有主要的话语权,引领媒介发展潮流,决定社会舆论导向的强势阶层;拥有媒介的使用条件与使用能力,具有主动的媒介接近意识,善于利用媒介满足自己需要的中间阶层;被动接近媒介,无条件接受媒介...
网络媒介时下已经成为了人们最具时效性的和最具全面性的传媒工具之一,它的出现带来了传播媒介的一次革命性跨越,被人们称之为大众的“第四媒介”,它可以综合以往媒介的大多特性,能够在受众传媒接近权这一领域比以往媒介走得更远,也更能体现这个领域给作为受众的我们所带来的更多反馈机会,正如此,它所带来的“接近权”是突破性的。
随着人们的权利意识的增强,近些年来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冲突成 为媒体遇到的颇为棘手的事情,也成为媒体和新闻传播学者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以往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学者多是从新闻与法律的关系这个角度进行探讨的。本文试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并尽可能从伦理道德的层面寻找一个解决途径。
隐私权最初由美国学者沃伦(Samuel Warren)和布兰蒂斯(Louis Brandeis)在19世纪末两人合著的著名法学论文《隐私权》一文中提出,此后隐私权概念广为传播,强调保护隐私和坚持新闻报道自由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本文试图分析英国媒体,主要是平面媒体,在平衡个人隐私保护和坚持舆论报道自由方面所作的努力。
2003年10月15日,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二楼中法庭座无虚席。哈尔滨市公民李钟鸣、金顺涛诉黑龙江晨报社名誉侵权案引起了各方关注。包括全国记协《中华新闻报》在内的中央以及省内新闻单位纷纷前来采访。 一篇客观详实的报道何以引起一场名誉侵权官司?一起民事案为何如此牵动人心呢?这得从一起刑事案件说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