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政治学 >>> 国际政治学 >>> 国际比较政治 >>>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知识库 国际比较政治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482 秒)
自2010年 以来 ,伊拉克国内权力分配逐 渐失衡,逊尼 派在政治斗争中被边缘化。随着美 国撤离伊拉克,美国、沙特、伊朗和 土耳其等域外或地 区大国在维持伊拉克统一的问题早 已达成共识并不 断 加强对伊拉克内政 的干涉与渗透,这归因于伊拉克重建类型并非是 内生 自主型,而是外部控制和影响下的半 自主型。当前,伊拉克国内累积 的 矛盾正在迅速演化为政治危机 ,政治区域化趋势加强和权力分配是国家 重建...
本文对冷战后拉美共产党的理论和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拉美共产党在理论探索上表现出从教条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向马克思列宁主义本国化和“拉美化”转变,从崇尚苏联传统模式向模式多样化和走本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从建设工人阶级的政党向建设“群众性政党”的趋向转变;政策调整上表现出由主张暴力转向合法化和民主化,由关注国家政权转向关注民生,由“唯我独革”和单打独斗转向左翼联盟的走势。由于拉美共产党的情况非常复...
俄法美选战前沿动态解析     俄法美  选战  前沿  动态解析       < 2013/4/12
综观俄、法、美三大国的大选,无不孕育对内与对外政策大调整,无不涉及经济、政治、安全与社会方方面面,“大调整”成为2012年“大选年”的“关键词”,调整或改革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最强音,调整的广度、深度与力度实属空前
2012年是全世界的“大选年”,更是东北亚地区各国领导人的更替年。当各国领导人发生更替后,新领导人是否会调整或改变原先的朝鲜半岛政策?政策调整的幅度有多大?调整的方向是哪里?这是2012年的最大变数。
2010年2月,亚努科维奇取得了乌克兰总统大选胜利后着手调整乌克兰对外政策,由前政权的全面“亲西方”外交路线转向均衡发展与各方的关系。2010年7月,亚努科维奇总统签署《对内对外政策原则法》,从法律上确定了政策调整的方向。一年多来,乌克兰对外政策基本是成功的,外部环境明显改善。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看,选举是一种古老的产生领导人的方式,部落时期、奴隶制时期、封建制的中世纪,都搞选举,将选举等同于民主,简单地视选举为政体性质、形态的决定性因素,是不客观的。
“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和欧盟先后出台了各自的防扩散战略。欧美防扩散战略对WMD扩散的威胁认知、反对WMD扩散的行动方式、反对WMD 扩散的主要政策措施和对待多边防扩散机制的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和分歧;由于欧美面临WMD扩散的共同威胁,双方又在北约防扩散,伊朗核问题和多边防扩散机制内展开了协调与合作。对威胁理解和安全理念的差异,欧洲多边主义与美国单边主义的对立,欧洲自主性与美国主导性的矛盾是...
也谈“和平崛起”     中国  欧洲  和平崛起       < 2008/1/28
东方早报上相蓝欣先生的文章《和平崛起与地缘政治》(4月6日)对笔者启发不小。赞赏之余,这里对“和平崛起”论再略谈几句。
中国公民在美国被美国执法人员殴打致伤一事,目前不但受到中美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也在网上被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因此我也想顺便以此为个案,从体系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比较一下中美两国在人权保障管理体系上面的现状。如果本文中有任何不客观公正之处,欢迎各位网友多多斧正,不要手软。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1996年第01期[文摘]: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为参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提出了种种设想与战略。如何理解近日的国际社会,成为政治学的研究热点,无论是“国际新秩序”还是“文明的冲突”,均提出了建立新的国际体系需要回答的重大课题。人们也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建立新的国际体系。总体来看,由于世界一体化和多极化的趋势空前加强,世界系统研究的方法日益为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们所接受。同...
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能力比较          < 2007/8/3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1999年第03期[文摘]:本文在基本排除国际环境因素影响的前提下,通过税收和财政开支、影响国家自主性的制度化因素与国家集权的程度,以及国家对社会的渗透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尼日利亚(1966—1979年)、墨西哥(1940—1976年)和韩国(1961—1977年)的国家能力进行了个案分析和比较,并讨论了决策者集团的特征、民族社会的特点、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的非政治化问题对国家...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1期[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日美两国的行政运作及其文化环境各具特色,并且,这种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行政体制和文化环境的情况。一般而言,日本的政治环境较为强调协调和一致,其行政官员,专业性强,具有较强的精英主义意识;而美国的政治环境更为提倡竞争,其行政官员更具有政治责任感和竞争取向。这确实能反映它们之间的一些基本差异。但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实际情况要...
中日“家”之比较       亲属  继承制       < 2010/7/12
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日本的文化大多来源于中国,两国人民的生活习性、思考方式本应大致相同;但近几年来,中日关系日见疏远,2005 年更是进入了“严冬期”,表明中日两国在理解对方时相互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我们该如何理解两国在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呢?
全球化时代,落后国家不可能脱离于资本主义体系而获得足够和有效的发展,因而依附性发展是落后国家的必然选择。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不断扩张的外部环境制约下,落后国家应进行适当的内部结构的调整,这是实现真正依附性发展的根本前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