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冶金工程技术 >>> 钢铁冶金 >>> 钢铁冶金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钢铁冶金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33条 . 查询时间(4.835 秒)
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重载车梁试验钢在不同临界区淬火(Inter-critical Quenching,IQ)温度处理后的铁素体F、马氏体M双相组织演化规律,利用拉伸试验探讨试验钢在不同IQ温度处理并520℃回火后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IQ温度对试验钢淬火组织中M含量及形貌有一定影响,M含量随IQ温度升高而升高;IQ温度处于奥氏体转变开始温度至800℃时,M以颗粒状或岛状分布于F基体,...
泰钢在冶炼不锈钢TS21钢的生产工艺过程中,为提高碳含量的达标率,采用优选法对影响因素吹氧量进行了选取,最终确定1 750 m3为最佳吹氧量。经过跟踪验证,结果表明,碳含量达标率提高到了95%,年节约成本202.6万元。
结合标准对外形尺寸及性能的要求,采用V、N微合金化工艺,通过设计孔型系统控制钢筋外形尺寸,并通过合理的冶炼和轧制工艺保证产品质量,莱钢开发了德标B500B钢筋。产品质量检测表明,各规格钢筋外形尺寸、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等各项指标满足DIN 488-2标准要求,服强度波动基本控制在40 MPa以内。
综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用钢要求和技术特点,结合国内新能源汽车用钢的开发生产情况,阐述了我国在开发新能源汽车用钢方面的发展现状和业绩。
统计表明,A36高强船板钢力学性能富余量较大,为降低生产成本,对成分及工艺进行优化,降Nb(0.010%)、微调Mn(0.07%),降低钢板终轧温度(10~30 ℃)和返红温度上限(20 ℃),实际生产表明,工艺参数控制稳定,船板性能全部合格,吨钢降低成本29.5元。
使用Fluent软件对青钢KR搅拌脱硫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搅拌头插入深度和直径对铁水罐内流场和颗粒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插入深度不宜过浅和过深,否则影响到流场的整体速度分布和颗粒的均匀分布,以750~900 mm较为适宜。搅拌头直径过小,流场速度低,颗粒不能分散或者不能完全分散,过大混合效果提升有限,也会使颗粒分散不均匀,增加耐火材料和动力消耗,顶部直径保持在1 180~1 280 mm比较合适。
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焦化厂6#焦炉使用焦炉煤气加热,分析认为,空气过剩系数、加热换向间隔时间、加热温度等影响烟气中氮氧化物浓度,通过热工调节,缩小风门降低机焦两侧空气过剩系数至1.12、1.08,换向时间由30 min调整到20min,标准温度由1 245/1 295 ℃降至1 235/1 285 ℃,氮氧化物浓度由612 mg/m3逐渐降低至440 mg/m3,实现了达标排放。但在结焦时间较短,标...
利用有效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手段,济钢对热轧钢卷的入库、天车的作业调度、装车出库等过程进行全面跟踪, 实现热轧库房的精细化管理,年降人工成本240万元。另外,智能化管控技术运用于高炉供水系统,建立实时的高炉供水管 网集中管控平台,实施后每年的效益合计370万元。
采用连铸坯真空焊接复合轧制技术,通过成分、加热、轧制及热处理工艺设计,以及高温低速大压下工艺、轧后钢板缓冷、正火处理等手段,成功研发了150~200 mm欧标S355J2+N特厚结构钢板,其批量生产特厚钢板的各项性能优良,内部质量良好,各性能优于欧标EN 10025-2:2004各项要求,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结合中天钢铁第三炼钢厂帘线钢LX72A生产实际,通过控制铁水[Si]、[Ti]等含量和实施转炉“双渣留渣”冶炼技术,实现了转炉出钢高拉碳、低[P]和低[Ti]的要求,减少了脱氧产物和Ti夹杂物。调整精炼渣系碱度和优化中间包流场,使盘条夹杂物达到CaO-Al2O3-SiO2系相图塑性化控制目标,铸坯夹杂物尺寸由最大48 μm降低到20 μm以内。
将冷却机内下降运动的球团看作拟流体,应用黏性流模型的基本思路,建立描述冷却机内球团下降运动的数学模型,对球团在冷却机预存段和冷却段内的运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确保足够的预存段高度,将有效降低布料的不均匀对球团在冷却段传热过程的影响;在出料口面积一定时,风帽的形状对其附近球团速度有一定影响,风帽形状与球团运动流线越吻合,风帽周围球团的滞后层越薄。
通过成品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分析、金相组织检验、断口形貌对比分析,并结合杆尾螺纹加工工艺,分析MG600钢筋在滚丝加工螺纹后低应力脆性断裂原因:力学性能偏高,珠光体球团直径较大,使钢筋冷塑性加工性能较差,且杆尾螺纹加工粗糙,在杆尾螺纹处易产生加工硬化和局部应力集中,出现低应力脆断现象。
T/P92钢CCT曲线测试与分析     T/P92钢  CCT曲线  组织  显微硬度       < 2017/5/4
利用L78RITA快速热膨胀仪,结合金相和硬度测试,得出了T/P92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当冷却速度<0.05 ℃/s 时,出现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组织;冷速>0.05 ℃/s时,组织为全马氏体;随着冷速由0.05 ℃/s增加到50 ℃/s,组织从回火马 氏体转变为淬火马氏体,显微硬度由281.1 HV1升高至403.9 HV1。T/P92钢具有较好的淬硬性。
采用CO2气体保护焊和埋弧自动焊进行高性能桥梁钢Q500qE熔透及T型角焊缝的焊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焊接接头成形良好、机械性能达到要求,焊缝组织以针状铁素体为主,热影响区组织以贝氏体为主,保证了接头良好的强韧性。利用本试验焊接工艺焊接的角焊缝各项检验均合格,本试验焊接工艺及钢板、焊材可用于大跨度桥梁角焊缝的焊接施工。
通过对炼钢、轧钢等工序进行优化,显著提高了钢板质量,有效防止了钢板中心偏析和夹杂的产生,杜绝了氧化铁皮类缺陷和各类磕碰划伤缺陷,通过合理的预处理方案的实施,成功试制了高表面质量无缺陷钢板,满足了客户的使用要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