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商周考古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商周考古相关记录90条 . 查询时间(1.19 秒)
本书以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平陆县出土的一组商代青铜器为主要研究对象,按方鼎、圆鼎、罍、爵四个器类划分章节,分别分析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技术特征,并将它们与其他地区出土相关联的商代青铜器进行综合比较,探讨一系列相关问题。研究认为,平陆前庄出土青铜组器均为早商时期遗物,其中成器年代最早者或为前庄爵,在二里岗上下层之交,前庄方鼎稍后,在二里岗上层,前庄鼎二、前庄罍稍晚于此,前庄鼎一则或可晚至早中商之交...
书稿共收录16篇论文,分为三大板块:一、金文与殷商史,主要研究金文中的用字、体例与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二、青铜器及相关考古学研究,涉及青铜器铸造技术、铜器群的形成等问题;三、学术史及海外青铜器研究。该书涉及青铜器与金文研究的方方面面,既有针对传统热点的深入解读,也有针对新材料而进行的新研究。
豆卢恩家族墓地位于咸阳渭城区北杜镇南朱村村东约200米。发掘于2019年11月~2020年4月。是迄今为止首次通过科学发掘揭露的北周高等级贵族墓园,且相对保持完整。墓园除豆卢恩本人外,还包括其三子豆卢昊、四子豆卢整夫妇、孙豆卢隽,共计三代五人。除豆卢恩墓出土神道碑首、碑座以外,其余三座墓葬均出土有墓志,共计四方。墓园中,规整的墓园兆沟设置,长幼有序的墓葬分布与排列,随葬品中武士、鼓吹俑及牛车等的组...
本书系李伯谦先生二十余年间为八十多部图书所作序跋之结集,这些图书包括重要考古报告、专业研究著作、资料集成性图录、经典学术文集等。李先生所撰写的序跋,或阐明该成果在学术领域的重要意义,或围绕书稿内容提出自己的研究心得和学术见解。通过本书,读者可深入了解李先生的治学历程,以及中国夏商周考古学的发展脉络。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编辑的关于三代及其相关考古研究的论文集。第十集包括考古新资料,都邑探索,墓葬、城址与人群,手工业与重要遗物,天文与祭祀,学术史等六个板块,收录了该研究室在职人员和中外其他科研单位学者的论文29篇。
20世纪50年代以来,陕北地区不断有商周青铜器的发现和出土。这些青铜器兼具北方或中原的特征,是研究商周青铜器发展和区域特征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
考古学强调地下出土资料的完整性,把古代艺术品看作共存关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对过去那种只重孤立的艺术品而舍弃一般遗物的错误做法。本书在收集资料和研究中即是按照这一原则行事,力求将画像铜器放在完整的墓葬环境中探索。画像铜器的出土环境、所属阶层以及所在墓葬与周围墓葬遗存的关系都将成为考察画像铜器的重要信息。本书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研究,此外,作者还探讨了画像布局与器形、制作工艺的关系。
本书对豫鲁苏皖地区考古学文化遗存的性质、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阶段性和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文化初始、文化形成、文化发展、文化对峙和文化稳定五个发展阶段的观点。首次对该地区居民的生业方式进行了研究观察其社会进程,搜集了农业、饲养业、饮食、建筑业、陶器制作业、埋葬习俗和祭祀等方面资料,以探讨史前夏商时期的社会进程。
2022年12月6日,“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在良渚博物院开幕。展览汇集了170余件(组)精美文物,以玉器为主,辅以少量的青铜器和金器。本次展出的重点是西周晋侯墓地出土玉器,其用料讲究、工艺精巧、造型独特、纹饰流畅,充分体现出周“监于二代”、“文质彬彬”的时代风貌。本书为“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的配套图录,并补录了未能前来展出的山西博物院藏曲沃北赵M63:41玉组佩。
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梁王城遗址是江苏为数不多的地层深厚、内涵丰富、文化接续发展的超百万平方米的大遗址,发掘工作历时5年,在4~10米的黄泛层下发现了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聚落和墓地、商周墓地以及东周城址。本书对于研究苏北地区商周考古以及黄淮地区的青铜文化、对于研究江苏北境徐夷、淮夷文化及其与中原文化互动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新材料。
“曾世家”展集中展出了曾国遗址极具代表性的出土文物,呈现了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的曾国青铜文化风貌。此次展览以近年曾国重大考古发现为线索,由“曾随之迷”“汉东大国”“始封江汉”“解谜曾国”等四单元组成,全面反映了西周早期到战国中期的曾国历史及其青铜文化面貌。本书为同展图录。
仪式不但能从多角度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而且也能用来探究古人的思想观念。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商代晚期都城殷墟的祭祀考古遗存为主,结合最新的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材料,运用人类学中仪式研究的理论方法,辅以古文字和古文献研究,对商代晚期的祭祀仪式展开了全面的讨论。祭祀仪式在晚商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书即试图揭露仪式遗存背后的深层次社会问题。
本书以两周青铜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青铜匜的研究简史、定名与功用、型式分期、组合关系、地域文化风格、与相关器类之间的关系、起源与消亡等方面的考察,力求在系统收集整理两周青铜匜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这类重要青铜礼器的研究与认识。
本书以两周青铜器装饰艺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周青铜容器的造型设计、器表装饰、地域风格及审美观念与装饰风格的嬗变等方面的系统考察,力求在宏观把握两周青铜器装饰艺术总体面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两周青铜艺术丰富内涵的认识和探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