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兽医学 >>> 兽医免疫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兽医免疫学相关记录1081条 . 查询时间(1.343 秒)
猪鼻支原体是猪体内的一种常在菌,可引发猪的多发性浆膜炎、肺炎、关节炎、心包炎等炎症。由于猪鼻支原体与猪其他支原体有较高的交叉反应,目前并没有特异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的报道。本试验以建立猪鼻支原体特异性ELISA检测方法为目的,将猪鼻支原体的表面可变脂蛋白Vlp的特定肽段作为包被抗原,优化该方法检测条件,最终确定:其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0.312 5 μg·mL-1;一抗的最佳稀释度为1∶100,作用...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8种常见牛传染病病原体(口蹄疫病毒、蓝舌病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轮状病毒、产肠毒大肠杆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和小反刍兽疫病毒)的GeXP高通量快速检测方法。将多重PCR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技术有效地结合,根据上述8种病原体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了8对特异性引物,在每对特异性引物的5'端加上一段通用引物,形成特异性嵌合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用...
为建立检测鸡TRIM25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方法,根据发表的鸡TRIM25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海兰褐鸡脾中扩增TRIM25基因,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通过诱导表达获得重组TRIM25蛋白,经纯化后免疫接种兔和小鼠,获得高效价血清抗体,用该抗体建立免疫组化方法,对鸡肺、脾、肝组织中TRIM25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克隆的鸡TRIM25抗原基因大小为1 012 bp,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能够在大肠杆菌...
为研究胫骨软骨发育不良(TD)肉鸡红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及重组鸡谷胱甘肽S-转移酶A3(chGSTA3)蛋白对TD肉鸡红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转录的影响,将120只肉雏鸡饲喂一周后,随机分为基础日粮组(A、B、C组)和福美双处理组(D、E、F组),对福美双处理组肉鸡通过饲料中添加100 mg·kg-1福美双诱发建立肉鸡TD模型,通过腿部肌肉注射法,对B组和E组肉雏鸡注射有活性的低剂量(20 μ...
马泰勒虫裂殖子表面抗原1(EMA-1)是用于马梨形虫病诊断的重要靶抗原之一。为建立实用有效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笔者根据马泰勒虫EMA-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将新疆株EMA-1全基因序列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上,构建pGEX-4T-1/EMA1重组质粒,转化至BL21(DE3)中,经IPTG诱导得到EMA-1融合蛋白,切胶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马泰勒虫抗体的rELISA...
为了阐明山羊毕氏肠微孢子虫的遗传多样性,笔者采用基于微卫星(MS1、MS3、MS7)和小卫星(MS4)位点的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首次对不同用途山羊的122个毕氏肠微孢子虫分离株进行了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结果发现,在MS1、MS4和MS7位点的扩增效率依次为27.9%(34/122)、18.0%(22/122)、50.8%(62/122),而在MS3位点所有样品均未获得有效扩增。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所...
为分析当前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基因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从细小病毒阳性患犬粪便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过病毒的形态学观察、血凝试验、动物回归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的病毒确实为犬细小病毒,并命名为CPV-YH。病毒分离结果显示,病料接种A-72细胞能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病毒能凝集猪红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呈圆形或六边形,无囊膜,直径约为20 nm。动物回归试验复制...
为了解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ALV)在山东省部分地区肉鸡中的流行状况,采集无菌抗凝血分离血浆接种DF-1细胞、ELISA p27抗原检测以及DNA提取进行PCR扩增等方法,从山东省某地区大型养殖场不同个体养殖场出栏肉鸡群中分离鉴定出1株ALV,命名为FC1505。分析其囊膜糖蛋白gp85氨基酸序列与近年来从地方品种鸡中疑似新亚群ALV-K分离株的相似性最高,相似性均在95%以上,而与其他已知亚群AL...
为了解云南地区新城疫流行现状,于2011-2016年在云南部分地区开展了基于风险的新城疫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范围涉及昆明、玉溪、大理、丽江、普洱和曲靖六市共48个采样点,共采集不同种类家禽棉拭子样品2 565份。结果显示:共分离到新城疫病毒52株,来源于17个活禽交易市场,新城疫病毒个体阳性率为2.03%,场点阳性率为35.41%。52株新城疫病毒中17株为强毒株,来源于7个农贸市场,新城疫强毒株个...
为了建立伪狂犬病病毒(PRV)微滴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的检测方法,以伪狂犬病病毒gB基因为靶基因,建立了可对其准确定量的微滴数字PCR方法。对ddPCR反应中的引物浓度、探针浓度、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对建立的ddPCR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也进行测定,并且应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ddPCR的最佳引物浓度为0.9 μmol·L-1,探针浓度为0.25...
禽波氏菌可引起禽类的高度接触性上呼吸道疾病,且经常与免疫抑制性病毒发生共感染。为研究免疫抑制状态下禽波氏菌致病性的变化,试验中以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感染鸡胚构建雏鸡的免疫抑制状态,雏鸡孵出后再经呼吸道感染禽波氏菌,模拟临床二者的混合感染。分别监测混合感染与单纯感染条件下雏鸡的生长状况、免疫器官指数、NDV灭活苗免疫抗体水平、禽波氏菌抗体水平、禽波氏菌入侵组织时间、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其他...
探讨新疆野生荒漠肉苁蓉粗多糖(wild 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 crude polysaccharides,WCDCP)对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疫苗免疫小鼠的佐剂效应及安全性。用不同剂量的WCDCP分别配伍FMDV灭活抗原及FMD疫苗,皮下注射ICR小鼠,免疫两次。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G、IgG1及IgG2a抗体水平;...
检测牦牛DGAT1基因多态性,评估基因突变对牦牛乳品质性状的影响,以期丰富牦牛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基础。【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牦牛及野血牦牛DGAT1基因intron5-exon7和intron15-exon17区突变,分析基因突变对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牦牛DGAT1基因intron5-exon7区发现c.562+32_c.562+33insC...
本试验旨在模拟夏季规模化蛋鸡舍内温度变化,研究不同日循环高温对蛋鸡抗氧化能力及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以期引起生产及研究人员对夏季高温的重视。选取28周龄海兰褐蛋鸡288只,随机分为适温组(21 ℃,自由采食)、低循环温度组(27~30 ℃,自由采食)、高循环温度组(29~35 ℃,自由采食)及采食配对组(21 ℃,饲喂量同高循环温度组)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分别饲养于4个人...
为明确现阶段比利时输入中国牛精液携带施马伦贝格病毒的潜在入侵风险,基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 ,OIE)风险评估的框架,结合贝叶斯统计推断的方法,开展现阶段比利时拟输入中国牛精液产品携带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通过口岸贸易的输入量化风险评估。释放评估显示,比利时畜群存在SBV的释放风险。基于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