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兽医学 >>> 兽医免疫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兽医免疫学相关记录1081条 . 查询时间(0.861 秒)
为了研制廉价高效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亚单位疫苗,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好性合成PCV2b(GenBank:AY969004.1)cap基因全序列,利用PCR技术,分别将PCV2的2个B细胞表位(226LKDPPLNP233和195HVGLGTAF202)以单独和串联的方式连接到Cap的C端,成功构建至pE-SUMO表达载体,将3个重组载体转化表达菌株BL21(DE3)后诱导表达,经SDS-...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感染偶蹄兽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FMDV有7个血清型,加之病毒传播迅速,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FMDV为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的唯一成员,其基因组编码4种结构蛋白和10种非结构蛋白。FMDV感染宿主后利用自身蛋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
β-葡聚糖不仅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应答、增强反刍动物抗氧化能力等生物学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抗生素功能。此外,在细菌、真菌以及谷物中都存在丰富的、易于获取的β-葡聚糖。本文章主要回顾了近年来有关β-葡聚糖的研究,阐述了β-葡聚糖的化学结构和链构象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降解机理和代谢途径,总结了β-葡聚糖的生物学作用,如调节瘤胃微生态区系平衡、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降血脂等功能,并...
旨在研究不同浓度氨气和硫化氢应激对肉羊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用8只青年母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个重复,两组羊在动物营养代谢环控舱A舱、B舱内循环进行如下处理,A舱:对照(0~6 d):3 mg·m-3NH3+0 mg·m-3H2S;处理1(8~13 d):20 mg·m-3NH3+8 mg·m-3H2S;处理2(15~20 d):40 mg·m-3NH3+8 mg·m-3H2S;处理3...
本试验旨在阐明郁金散对大肠湿热证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抗氧化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选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大肠湿热证模型组、自愈组以及郁金散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共6组,每组10只。通过模拟大肠湿热证发病条件,饮食中采用高糖高脂饮食、饥饱失常、灌服白酒,设置高温高湿环境,再腹腔注射生物因子大肠杆菌,以建立大肠湿热证大鼠模型。此后分别用高、中、低剂量郁金散治疗5 d。然后检测血清...
干扰素调节因子IRF4基因仅表达于免疫相关细胞,在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中华鳖高通量测序预测的IRF4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XM_014581444),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片段验证其编码区;通过荧光定量检测IRF4基因在健康中华鳖中组织表达情况以及脂多糖、聚肌胞苷酸诱导后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3xflag-IRF4,检测过表达IRF4基因...
为制备B族黄曲霉毒素(BGAFs)特异性强、广谱性好的抗体,本研究根据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分子结构和活性位点,采用肟化活泼酯法(OAE)、氨甲基化法(MOA)、混合酸酐法(MA)、半缩醛法(SA)、环氧化物法(EP)和烯醇醚衍生物法(EED)6种方法合成BGAFs人工抗原AFB1-BSA,并通过UV和SDS-PAGE进行鉴定;采用AFB1-BSA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AFB1 pA...
旨在深入探讨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及胸腺和脾超微结构的影响。将10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采用灌胃法给药,前7 d,免疫抑制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与试验Ⅲ组小鼠均灌胃0.6 mL环磷酰胺溶液;后21 d,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灌胃0.6 mL黄酮剂量为50、150、250 mg·(kg·d...
为了探索HSP70在牦牛肠道组织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选择6头份健康成年(3~6岁)牦牛的肠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蛋白免疫印迹(WB)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HSP70在牦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组织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SP70在牦牛小肠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中均有表达,其中小肠黏膜上皮的柱状细胞呈强阳性表达,杯状细胞未见表达...
本研究旨在获得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并评价其毒力及免疫原性。对已知的腐败梭菌α毒素编码基因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人工合成获得基因片段Gcsa。将Gcsa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进行表达与纯化,从而获得重组蛋白rCSA。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纯化的rCSA与腐败梭菌α毒素抗血清的反应性,并采用犬肾细胞系(MDCK)和小鼠来检测rCSA的毒力。以甲醛脱毒后的rCSA与Monta...
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是医院和兽医临床上常见的病原菌,容易造成人类和动物感染,给疾病治疗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为了开发出靶向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黏肽合成酶(PBPs)的新型先导化合物,笔者以铜绿假单胞菌PBP3和大肠杆菌PBP1b、PBP4、PBP5作为靶点,针对ZINC数据库,使用分子对接软件DOCK6.5进行了虚拟筛选。之后,根据得分情况和结构分析,找出了具有全新结构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了...
本研究旨在了解广州市鸡肉中沙门菌的流行情况、血清型分布及肠炎沙门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对采集自广州市部分农贸市场的鸡肉样品,参照国标检测方法(GB4789.4-2016)进行分离培养并使用泰国S&A公司沙门菌属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分型;用Kirby-Bauer法测定肠炎沙门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PCR方法检测肠炎沙门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316份鸡肉样品中,阳性率为76.9%。共...
宿主菌E.coli K12的突变株K12-R不能被噬菌体Bp7裂解,为了明确其产生耐受的原因以及突变对其生物学性能的影响,对K12-R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产生耐受的原因,浊度测定K12-R的生长曲线和自凝能力,革兰染色检测K12-R生物膜的形成能力,比较K12-R和E.coli K12之间生物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突变株K12-R脂多糖合成相关基因hldE发生了突变,突变株K12-R细胞膜通...
探究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对口蹄疫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选取O型口蹄疫病毒ON株,以ON株口蹄疫病毒3C、3D、VP1蛋白基因作为靶基因。对每一个靶基因设计并合成两对小片段发夹RNA (short hairpin RNA,shRNA)引物,分别命名为VP1-1、VP1-2、3C-1、3C-2、3D-1、3D-2,依据RNAi的原理构建6个shRNA的重组表...
马立克病病毒(MDV)是少数感染自然宿主后可诱发淋巴瘤的疱疹病毒之一,是研究肿瘤发生及发展的理想动物模型。目前已报道MDV可编码数十种miRNA,其中MDV-1编码的miR-M4-5p被鉴定为宿主细胞miR-155的同源物,由于miR-155与人类多种肿瘤性疾病密切相关,这意味着miR-M4-5p可能在MDV的致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旨在构建miR-M4-5p的宿主靶基因文库并进行初步鉴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