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农业昆虫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农业昆虫学相关记录1650条 . 查询时间(2.495 秒)
虫媒植物病害,包括多数病毒病害、部分细菌和真菌病害,给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同时,虫媒病害的防治高度依赖于化学杀虫剂,也引发了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等诸多问题。近年来,以韧皮部细菌病害为代表的虫媒病害愈演愈烈,已成为全球农业生产的重大威胁之一。植原体作为一种典型的虫媒细菌性病害,由叶蝉、飞虱等刺吸式昆虫取食植物而传播,特异侵染植物的韧皮部组织,能够侵染上千种植物。实际上,植原体既侵染植物也侵...
器官发育及稳态调控是个体生存的基础。昆虫器官发育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动物发育生物学的普遍性调控机制,还可以用来建立人类疾病模型以及发现新的害虫遗传治理方式。器官发育及稳态调控依赖器官本身的精细基因调控及器官间的交流互作。本课题组未来的研究将会以鳞翅目昆虫家蚕为模式,并结合果蝇和稻纵卷叶螟开展昆虫器官发育、代谢与交流方向的研究。以开发基因和蛋白质操控的新技术新方法为手段,解析昆虫器官(如丝腺、肾脏等)...
重点对中国原尾虫、跳虫和双尾虫的种类、区系、形态、生态、胚后发育和精子超微结构等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综合利用不同分子标记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并结合发育生物学研究方法,探讨原尾纲、双尾纲和弹尾纲的系统进化关系,及其在节肢动物中的系统发生地位;调查城市园林绿地中土壤昆虫群落动态,建立污染土壤中快速、简捷的生物毒理检测方法,为土壤质量评估提供指导。
本课题组近年来主要以家蚕等鳞翅目昆虫和黑水虻为对象,在构建稳定高效的昆虫遗传操作与基因组编辑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昆虫性别决定机理及性别调控、害虫遗传防治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和获取有限的食物资源,昆虫在环境互作及物种进化过程中,演化出了十分丰富的发育和变态类型,最终形成了陆地上种类最多和数量最大的生物类群。目前已有记录的昆虫种类达300多万种,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类群。作为生态系统重要成员的昆虫,既有广泛危害农林业生产的害虫,又有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益虫。昆虫的发育与进化生物学研究对进一步认识昆虫在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揭示不同类型物种的生命本质和规...
研究内容:(1)真菌—昆虫互作的效应机理研究:在比较基因组、比较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球孢白僵菌与绿僵菌等毒力相关效应蛋白基因介导真菌—昆虫互作的分子机理;昆虫病原真菌与昆虫体表微生物组互作等。(2)虫生真菌次级代谢机理及化学生物学研究:通过表观遗传、反向遗传及化学生物学等手段,研究虫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合成机理与生物学功能;(3)真菌种群遗传与进化:昆虫病原真菌遗传进化、泛基因...
凌尔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至2008年分别在日本信州大学、美国美国密苏里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8年7月作为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引进人才组建昆虫天然免疫研究组,主要方向为昆虫和病原物相互作用的基础科学研究。
昆虫与微生物在长期博弈和协同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互利共生、致病寄生和免疫防御等多样的互作关系和调节机制。蚊子是疟疾、登革热等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开展蚊虫与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和互作机制的研究,将为研发蚊媒病虫害防控新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本实验室以蚊虫及其互作的重要微生物为研究对象,以生物互作为主线,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化学生态学、微生物组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手段,致...
詹帅,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2010-2014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UMASS Medical School)神经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3月起在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任研究员、研究组长。主要从事昆虫适应性进化研究,利用经典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等手段,系统研究适应性进化驱动的昆虫种群分化与物...
蜜蜂是一种重要的授粉昆虫,它们为众多开花植物授粉,对维护生态平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蜜蜂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不仅为人类提供蜂蜜、蜂花粉、蜂王浆等产品,更重要的是很多农作物需要依靠蜜蜂授粉,蜜蜂因此也被誉为“农业之翼”。同时,作为一种社会性模式动物,蜜蜂还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理论研究。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     水稻  稻飞虱  害虫防治       < 2023/4/21
稻飞虱为水稻种植上常见的害虫之一,由于最近天气温度较高,雨水较多,特别适合稻飞虱的生存与繁殖,严重危害水稻产量,那么水稻稻飞虱该怎么防治呢?什么时候防治效果最好呢?
邢鲲,男,山西太原人,1980年生,毕业学校: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年份:2013;专业: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历:博士,职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气候变化生物学。主持项目是不同纬度昼夜温差变化模式对小菜蛾种群动态,环境热稳定性对小菜蛾生活史性状及种群参数的影响等。
达摩麝凤蝶是一种亟待保护的珍惜濒危物种,然而目前我们对其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了解十分匮乏,只有零星的野外数据,这对于达摩麝凤蝶的保护工作十分不利。因此,通过物种分布模型来预测其潜在适生区是掌握其自然资源分布的有效手段。同时,达摩麝凤蝶与贯叶马兜铃(濒危物种)之间存在特异性寄生的关系。这种强种间相互作用在以往的物种分布模型研究中往往被忽视,但近来一些研究表明,种间关系在对有强烈相互作用的物种进行分布预...
【目的】翅多型雄虫在繁殖方面的能量投入与雌虫相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雄虫飞行与繁殖权衡的生理机制发生改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翅二型长颚斗蟋Velarifictorus aspersus雄成虫在营养物质积累与分配方面是否存在飞行与繁殖的权衡关系。【方法】选取长颚斗蟋V. aspersus头幅相近的长翅和短翅型雄成虫,对羽化后7 d内两型雄成虫的体重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两型雄...
蝗灾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几乎所有国家都曾经或正在遭受蝗灾为害(于红妍和石旺鹏,2020)。随着监测和防控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和绿色治理技术的广泛应用,蝗灾将被可持续控制(赵紫华等,2020)。作为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在各个物种细胞内的数量是一定的,但对于不同物种来说,其染色体数目、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会有所不同。对染色体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昆虫近缘种的鉴别、物种演化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