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古生物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古生物学相关记录492条 . 查询时间(2.687 秒)
报道了发现于新疆晚始新世地层中的两件鸟类化石,这两件化石可能代表了雁形目一个绝灭亚科Romainvilliinae在中国乃至亚洲的首次发现。其中一件跗跖骨片段保存了多个雁形目鸭科鸟类的特征,同时保存了水禽中仅见于Romainvilliinae鸟类的特征组合。该跗跖骨属于一个个体很大的鸟类,与现生天鹅相当,其第二滑车内侧不存在突缘,第三滑车足底面的近中侧不对称,这些特征表明这件标本属于一个新属种。另...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任钟元课题组发现,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是二叠纪中统瓜德鲁普统末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学报:固体地球》。
为了探讨末次冰盛期以来南海北部陆架及周边陆地上的植被演化, 选取大陆坡处MD05-2904站位岩芯顶部0~749 cm (80~19189 cal a BP)深海沉积物进行研究, 共分析122个孢粉样品, 时间分辨率约为157 a. 根据孢粉组分的变化, 自下至上划分了3个组合带, P1带(749~479 cm, 19.2~15.1 cal ka BP)末次冰盛期, 大陆架广泛出露, 其上覆盖以蒿...
通过新疆伊犁盆地不同植被类型的56个表土样品分析与植被调查, 结合判别分析方法, 对伊犁盆地现代表土花粉组合及其与植被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结果表明: 伊犁盆地不同植被类型花粉组合差异明显; 12种植物花粉类型在表土样品中最为丰富, 可以作为伊犁盆地古植被重建的重要组分; 蒿属/藜科(A/C)比值可用于反映山地垂直方向的气候干湿变化. 柏科灌丛表土中柏科花粉的含量在1%以上. 云杉...
孢粉分析是研究过去全球变化的一种重要方法, 而研究花粉与现代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古气候定量重建研究中的前沿课题。要预测未来气候的中长期变化, 必须从花粉记录中定量提取古气候信息, 建立的多种孢粉-气候数学模型必须经过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古气候数据检验校正才能应用到实际当中。花粉-气候响应面方法是考虑了花粉与气候间的非线形关系上,提出的将现代花粉丰度在地理空间的分布转换为气候空间的分布,并以提供定量的古...
中国确切报道的古星珊瑚(Palastraea)共15种(不包含比较种、近似种等),包含1个广布种和14个中国地方种。部分学者以间壁形态为依据将其细分为多个属(Acmoheliophyllum, Palaeosmilastraea, Parapalaeosmilia)。通过对这类珊瑚某些种的薄片进行详细观察,发现即使在单个群体中,间壁形态随着切片位置不同也有变化,该性状不宜作为分属标准。为了进一步验...
建设世界一流的古生物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简介。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是早古生代地球海洋生态系统发生的一次重大生物事件,经过数10年的地层古生物研究积累和近20年来全世界多个国家与地区相关专家有针对性的研究(以3个IGCP项目的连续执行为标志),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基本共识:大辐射持续了几乎整个奥陶纪,达4000多万年,期间出现过多次辐射高潮;差异演化是大辐射的基本特征之一;大辐射的发生并不伴有地球海洋生态环境的重大灾变,其起始、进程以及具体表现型式受生...
奇虾是寒武纪海洋中一类大型的捕食动物, 处于海洋生态金字塔的顶端. 完整奇虾化石很少见, 通常保存前附肢及口器化石. 本文研究了云南省昆明市高楼房剖面寒武系第二统第四阶乌龙箐组的大量奇虾类前附肢化石, 建立Anomalocaris属的一新种A. kunmingensis sp. nov., 以及1个新类型Paranomalocaris multisegmentalis gen. nov., sp....
木贼植物出现于晚泥盆世,石炭纪分异度达到最大,并在低地沼泽生态系统演化出类似竹子一样快速生长的植物类型.然而,进入二叠纪后,随着气候逐渐变干过程木贼植物的分异度骤然下降,仅一属残存至今,即草本Equisetum.德国开姆尼茨早二叠世矿化森林中的木贼化石标本显示,当时Arthropitys bistriata (Cotta) Goeppert可以长到至少15m高,直径达25cm以上,并产生大量木材....
独特的八辐射动物化石——八臂仙母虫(Eoandromeda octobrachiata)新记录被推断为原始的栉水母动物, 在华南震旦系陡山沱组和南澳大利亚伊迪卡拉生物群产地均有发现, 不仅为相关地层的国际对比架起了桥梁, 而且将栉水母动物的最早化石记录推前了大约30 Ma, 并可能重塑动物系统树, 原始的性状特征(如: 栉板、栉板带、管状辐射臂、中央环带和八辐射螺旋对称性等)可以把栉水母动物定位在...
真兽类哺乳动物是现代最为丰富多彩的哺乳动物类群, 其起源和早期演化是国际科学界高度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中国辽宁中侏罗世髫髻山组产出的中华侏罗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真兽类哺乳动物, 代表了早期哺乳动物演化的一个新里程碑。研究表明, 中华侏罗兽的发现将以前国际上的白垩纪化石记录提前了3500万年, 填补了早期哺乳动物演化的化石记录间隔, 帮助校正了现代基于DNA方法研究的哺乳动物演化历史, 并与...
托甫2井志留系发育不全,仅残存下统(兰多维列统)柯坪塔格组与塔塔埃尔塔格组,柯坪塔格组分为三段:上下为砂岩段,中间为泥岩段,颜色以灰色、灰绿色为基调。塔塔埃尔塔格组为褐色、棕红色细砂岩与泥岩。在柯坪塔格组中下段获丰富的笔石、几丁石与疑源类化石,详细地讨论了这些属种的时代分布与地理分布,根据生物群特征,可将其归入3个化石组合(带),即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Belone...
在西藏札达盆地古格组第四岩性段发现大量腹足类化石: Adelinella regularis Yü(规则小隐螺)、 Velutinopsis spiralis Yü(旋纹似天鹅绒螺)、Radix zandaensis sp. nov.(札达萝卜螺)、Hippeutis cf. minor (Ping)(微小圆扁卷螺), 称为小隐螺-似天鹅绒螺组合。根据这些腹足类化石在西藏西南部的分布特征, 认为它...
晚二叠世是古生代环境、生物演化的关键时期,发育广泛的富有机质沉积,并成为南方重要的烃源岩层位。为了解该时期的富有机质堆积机理,我们选择了鄂西台内盆地晚二叠世大隆组富有机质硅质岩(TOC平均值为5.8%,峰值为18%)作为研究对象。硅质岩中常量元素Al/Fe均值为0.79,Mn/Ti均值为0.21,显示为大陆边缘环境下的生物成因,即非热水成因。∑REE值与Al2O3含量有着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当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