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美国文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美国文学相关记录1432条 . 查询时间(4.902 秒)
从去神话角度解读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
陶丽·莫伊(TorilMoi)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女权批评家,其思想主要表现为对女性主义理论 政治性的诉求,以及对法国女性主义理论的批判。在对波伏娃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她转向了对具身的存在的 关注,为理解波伏娃思想翻开了新的篇章,使后现代主义浪潮中争论不休的性别问题在情境化的身体观中迎 刃而解。由此,她在女性主义批评上完成了从政治性到身体性的过渡,使女性主义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
电影眼睛人:一场革命     电影  革命  美国       < 2014/4/29
一面观赏着从美国和西方来的影片,一面考虑着有关这些作品以及国内外各种艺术实验的有用资料,我得出如下结论: 1919年,电影眼睛人对所有影片(无一例外)所判处的死刑,直到今天仍然有效。最彻底的观察表明,这其中没有一部电影、一种艺术实验,恰如其分地指向了电影摄影机的解放,电影摄影机仍处于可怜的奴隶状态,屈从于不完美的、目光短浅的肉眼。
秀拉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非裔美国女作家莫里森同名小说的黑人女主人公。在“底层”黑人社区,她的行为和思维模式特立独行,具有疯癫特性,这是家庭、社会、个人经历因素的合力的结果。她对社会准则的偏离、她的自恋与自弃、她那预言型“疯女人”的疯癫,都是她反抗社会压抑、保持独立身份的方式。秀拉的女性疯癫只占据夏德拉克男性疯癫的一段时长。夏德拉克是秀拉灵魂的伴侣、生命的延续,是她真正的另一半。两人没有情爱关系一...
在很长的时间内,我国学者对威廉.福克纳注意不多,直到1950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国学者对这位作家的译介和研究才正式展开,但很快又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自1979年开始,我国的福克纳研究走上正轨。1990—1999年是我国翻译出版福克纳作品和有关著作的全盛时期,也是福克纳研究的一个高潮。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福克纳研究稳步而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福克纳研究的特点是年轻学者增多,研究对象范围扩...
自我批评的美国文学:马克·吐温对美国化的分析。
学界在解读庞德《诗章》时往往称之为一部“现代的《神曲》”,但是庞德1960年的访谈和达森布罗克最近的研究都否定了这一论断。纵观《中美诗章》及其他部分,庞德堆砌了大量史料讴歌君主制,并频频颂扬墨索里尼,构筑了一条从中美历史到法西斯意大利的通衢。这一格局与14世纪的《神曲》判然有别,却酷似16世纪的《君主论》。马基雅维利当年将此书献给佛罗伦萨统治者洛伦佐·梅第奇,旨在为巩固意大利专制统治出谋划策。庞德...
去世一百年之后,马克·吐温(1835—1910)又出新书了!2010年11月中旬,《马克·吐温自传》(Autobiography of Mark Twain,加州大学出版社,定价三十五美元)在美国出版,广受读者欢迎。首印销售一空,加印六次仍不能满足读者需求。而且,这本五十多万字的厚书还出乎出版方的意料,很快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据报道,这本由吐温口述,速记员记录的自传,大部分完成于190...
本文着重分析詹姆斯一世时期的复仇剧《少女的悲剧》与同时代各种政治话语及法律思想的互文关系。本文认为,此剧讨论了暴政的概念与产生根源,面对暴政臣民的抵抗策略以及遏制暴政的方式。剧本植根于詹姆斯一世时期的复杂政治语境中,从各种政治抵制理论及普通法理论所共同坚持的契约论这一角度,对詹姆斯一世所竭力维护的君权神授论进行了反思和批驳。剧本强调,暴政产生的原因在于模糊神圣化的君权-9君主个人之间的界限,没有用...
由于索尔·贝娄的犹太身份和美国生活的双重背景使得他的作品兼具浓郁的犹太性和美国味。在他6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的犹太性逐渐减少,而美国味逐渐增强。对索尔·贝娄三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中主人公进行分析,探索他写作中的犹太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表现了贝娄的跨文化写作特性和世界作家的地位。
生态批评第三次浪潮:北美学者的思考。
针对目前美国比较文学界出现的文化研究热和跨学科研究泛化现象,本文追根溯源,考察美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当代发展历程和研究范式变革,指出其开拓比较文学新研究领域的意义,以及其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上的不足,探讨导致学科危机的内外在原因。在当代国际比较文学界,美国比较文学一直担当了先锋的角色,但在开拓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学科身份意识和学科理论建设意识,因此出现了比较文学研究中文学主体的失落和学科泛化。美国比较...
Rachel Crothers’ Susan and God looks at the problem of the role of a woman in family from a different angle. In this play, Rachel Crothers tries to illustrate how the family is shattered and how its h...
"何去何从"是美国当代女作家欧茨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从丹尼尔·贝尔的现代主义文化批评角度解读小说发现,小说女主人公康妮的人生经历反映了现代主义文化强调自我,摒弃传统和崇尚非理性的特点;康妮的结局也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精神危机和走向后现代主义的开端。因此这篇短篇小说是一个现代主义文化寓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