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新石器时代考古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会议中心 新石器时代考古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2.737 秒)
桂林甑皮岩遗址是广西乃至整个华南地区最为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1965年调查发现,1973年首次进行考古发掘,2001年再次发掘。遗址的两次发掘及“甑皮岩文化”的命名与相关研究,对于研究华南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及陶器起源等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2022年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2023年2月18日召开,投票选出张家口市阳原县泥河湾新庙庄遗址、张家口市尚义四台遗址在内的2022年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
何为“最初中国”?“最初中国”在哪里形成?第五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云上文博会)2023年1月6日正在进行,其间举行的系列活动之“文化名家会客厅”讲座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西陶寺考古队领队高江涛基于陶寺遗址考古成果及近年来考古新发现,为公众阐释“最初中国”图景。
2023年1月5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通报了仰韶村遗址考古最新发现,考古研究人员通过对在仰韶村遗址收集的11例墓葬和灰坑人骨研究表明,仰韶、龙山时代先民多因缺乏肉类蛋白导致贫血。
从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获悉,发现“一眼史前三千年”考古奇观的河南南阳黄山遗址可能是区域性“古国”。
近年来,以化德裕民遗址、四麻沟遗址,康保兴隆遗址、尚义四台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展现出了一种新的文化面貌,为冀蒙晋交界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研究注入了新的文化因素,为了深入探讨这种新文化因素内涵、形成与发展及其与周边新石器文化的交流、互动,2021年7月29日——31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研究员,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院长戴向明研究员,山西省考古院院长王晓毅研究员,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
近年来,以化德裕民遗址、四麻沟遗址,康保兴隆遗址、尚义四台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展现出了一种新的文化面貌,为冀蒙晋交界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研究注入了新的文化因素,为了深入探讨这种新文化因素内涵、形成与发展及其与周边新石器文化的交流、互动,2021年7月29日——31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研究员,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院长戴向明研究员,山西省考古院院长王晓毅研究员,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
2020年11月2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南二里头遗址、安徽禹会村遗址、河南时庄遗址、余庄遗址、黄山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发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会议。
冀蒙交界坝上地区为华北地区与欧亚草原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历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区,也是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但以往坝上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较少,学术上的空白区较多。近年来,化德裕民、四麻沟遗址,康保兴隆遗址,尚义四台遗址,崇礼邓槽沟梁遗址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了推进对这些遗址的深入研究,9月3日至7日,由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学会...
2019年9月28日下午3:00-5:30,应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邀请,考古学家裴安平教授在随园校区600号楼117报告厅,为社会发展学院师生带来了主题为《中国的家庭、私有制、文明、国家和城市的起源》的讲座。此次讲座是南京师范大学考古学系列讲座总第17讲。讲座由王志高教授主持,社会发展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及校内外有关师生共计一百余人聆听了本次讲座。
2017年12月2日到3日,凌家滩遗址发掘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合肥举行。该研讨会由省文化厅、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市政府、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专业委员会、中国先秦史学会主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市文旅委、含山县政府承办。2日上午,凌家滩遗址发掘3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及主题发言,下午,全国50多位专家学者到含山凌家滩遗址进行实地考察。3日,专家学者围绕凌家滩考古出土文物等进行了研讨,充分肯定了凌家滩遗...
2017年3月16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辉教授应辽宁大学历史学院邀请,在辽宁大学蒲河校区为考古学专业师生作题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过去与现在”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历史学院华玉冰教授主持。
2017年2月15日,“成昆复线(凉山段)考古新发现暨西南秦汉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凉山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凉山,就2016年成昆复线(凉山段)取得的重大考古发现展开热烈讨论。据悉,自2014年起开展的成昆复线(凉山段)考古工作,发现了川西南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以及四川境内除成都平原外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先秦时期聚落群,这类发现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属罕见。
2013年9月13日-15日,“龙游荷花山遗址暨钱塘江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龙游县召开,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张忠培,北京大学教授、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严文明,以及来自国内考古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三十余人,实地考察荷花山遗址考古现场,观摩遗址出土文物,围绕龙游荷花山遗址的价值与保护议题,以及钱塘江流域早期新石器时代的相关新发现,开展深入的讨论。
2008年9月11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研究生张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系研究生10余人组织学术沙龙,张东做了题为《龙山至二里头文化时期考古学文化动态发展的思考——以洛阳盆地为出发点》的报告。沙龙持续时间为2小时,大家就演讲的题目与内容的适配性、研究理论和方法、资料的应用等进行了热烈而开放的辩论,基本达到了沙龙追求学术自觉、人格独立的宗旨。以下为演讲的主要内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