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核聚变工程技术 >>> 磁约束聚变技术 惯性约束聚变技术 聚变堆工程 聚变裂变混合堆工程 核聚变工程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会议中心 核聚变工程技术相关记录62条 . 查询时间(1.544 秒)
2014年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召开了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ITER专项)2014年项目启动会。此次会议主要对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承担的“EAST内部部件实时检测、分析及快速更换关键技术”、“支持远程参与的稳态先进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CFETR超导模型线圈的关键技术研究”、“长脉冲H模的实现及相关机理研究”4个项目17个课题,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
2013年11月26-27日,第一次中韩聚变堆设计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大核科学技术学院召开。韩国聚变研究中心Keeman Kim博士等韩国聚变堆设计专家学者,中国科大、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单位专家学者和部分研究生加了本次研讨会。国家磁约束聚变堆总体设计组组长万元熙院士会见了韩方专家,强调国际合作对尽快实现聚变能的和平应用的重要性,希望中韩双方的合作能卓有成效。
2013年6月28日,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聚变堆燃烧等离子体诊断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进展研讨会在中国科大核科学技术学院召开。中国科大核学院院长万元熙院士、物理学院执行院长刘万东教授、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副所长万宝年研究员以及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杨进蔚研究员等专家教授和项目骨干出席了会议。核学院副院长叶民友教授和该项目负责人石跃江教授分别主持了这次会议。
2013年5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组织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校正场线圈氦进/出管焊接问题专家会诊会议”在合肥举行。会上等离子体所校正场线圈项目组针对前期开展的预研工作做了充分的总结汇报。经过大量的工艺预研,校正场线圈项目组积累了丰富的焊接经验和有用的工艺参数,对氦管焊接工艺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目前面临的难题是焊接过程中温度过高和焊接出现裂痕、根部凹陷。与会专...
2012年2月14日下午,磁约束聚变堆总体设计组(筹)(简称总体设计组)第五次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由总体设计组组长万元熙院士主持。本次会议利用新引进的vidyo视频会议系统,解决了总体设计组19名专家地域的限制,使得遍布世界各地的十几位专家,只要通过网络登录该系统,便可顺利地参加视频会议。中国科大核科学技术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西南物理研究院、ITER IO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总体设计组专家...
2012年1月5-6日,由科技部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磁约束聚变堆总体设计组(筹)”承办的首次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国际组织第一任总干事P-H. Rebut、第三任总干事Y. Shimomura和现任副总干事V. Chuyanov以及来自欧洲、美国、日本等10位国外的知名专家应邀参加了研讨会。科技部相关部门领导和“国家磁约束聚变堆总体设计组(...
2010年10月17日-2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协办的第十一届快点火核聚变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报告厅隆重举行。研讨会的前两天是正式报告,内容包括了快点火聚变综述报告、高能粒子产生、高能粒子输运、先进设计和集成数值模拟、其他新概念、诊断技术、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后面一天...
2009年10月11日至16日,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ASIPP)、西南物理研究院(SWIP)及大连理工大学(DUT)三方共同举办的第9届国际聚变核技术大会(ISFNT-9)在大连顺利举行。近500名聚变界专家(其中外国专家近300名)齐聚大连,就核聚变技术及应用等诸领域的前沿问题和最新进展进行了探讨与交流。应大会邀请,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万元熙研究员、万宝年研究员、吴宜灿研究员、宋...
2009年10月12日上午,“第九届国际核聚变技术大会”(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usion Nuclear Technology, ISFNT-9)在大连富丽华大酒店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及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共同承办。校长欧进萍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中国核学会秘书长潘传红主持。
第7届聚变核工艺国际会议于5月22日-28日在日本东京未来科学展览馆举行。我院3名代表与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学者一道出席了本次盛会。 随着ITER厂址谈判接近尾声,有关ITER计划的报告是本次会议的重点,会议安排了ITER实验包层模块(TBM)的主题报告会。我院潘传红院长代表中国做了题为“中国实验包层模块(TBM)设计与研发综述”的大会特邀报告,现任ITER计划总负责人西蒙莫拉做...
环境恶化、植被减少、化石能源过度开采……在能源问题让人类担忧的今天,研究怎样控制核聚变,令其产生稳定连续的能量,随之加以利用,已经成为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被誉为“核聚变奥运会”的第21届世界聚变能大会近日在成都开幕,此次聚变能大会是第一次在中国举行。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伯卡特、国际聚变能研究委员会主席科瓦等830位重量级科学家,悉数现身原子能聚变盛会,共话核能,解决能源危机。 50年后...
2006年10月19日消息: 昨日上午,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托卡马克实验与诊断研究室主任杨青巍,代表成都的核聚变研究专家做了题为《HL-2A试验结果综述》的报告。据悉,杨青巍12页的综述报告时间为23分钟,但就是这短短的23分钟,却是他和伙伴们两年多时间的心血结晶。   “这个报告是这两年来,我们核聚变研究小组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杨教授告诉记者,按照规定,大会报告类型分为综述、口头和张贴三...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聚变研究理事会(IFRC)”确定第21届聚变能源国际学术会议于2006年10月16日至22日在中国成都举行。 会议期间,中美两国政府就磁约束核聚变合作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了会谈,双方介绍了各自核聚变研究进展情况,确定了2006年至2008年中美合作项目。 近日,以我院及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成员为主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在葡萄牙威利马拉举行的第20届聚变能源国际...
10月26日-27日,“ITER屏蔽包层研讨会”在成都召开。研讨会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组织,国家科学技术部、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水口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航空工业川西机器厂、中核包头光华化学工业公司、中国核动力设计研究院、航天二院、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和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单位的40多位领导和专家参加了研讨会。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潘传红研究员、副院长刘永研究员...
2007年3月2~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和政策局在合肥联合举办了第19期双清论坛,研讨的主题是“磁约束核聚变相关物理问题”。论坛主席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潘传红研究员和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李建刚研究员共同担任,秘书长由中国科技大学的俞昌旋教授担任。 来自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