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学术机构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相关记录81条 . 查询时间(2.75 秒)
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前身是由著名动物生态学家寿振黄教授和夏武平教授在1962年创建的动物生态研究室。1994年由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迅猛发展,动物研究所成立了保护生物学研究室。1997年6月,根据学科发展和国家野生动物保护的战略需求,由动物生态研究室与保护生物学研究室合并为现在的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任主任戴家银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
“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6月经四川省科学与技术厅批准成立,依托于绵阳师范学院,其前身是成立于2006年的“生态安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贵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研究中心为校级科研机构,批准建立于2017年,中心主要以贵州大学林学及生态学国内一流建设学科(一级学科),充分利用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相关院级完善的学科平台优势,站在学院前人的深厚积累基础上,服务于资源丰厚、独具特色的贵州乃至西南喀斯特野生动植物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保护地建设事业。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是特色非常鲜明、学科专业齐全、专门培养野生动物领域高级人才的高等教育学府。经过50多年的发展,人才培养已包括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专业学位、各类在职进修培训等各个层次,在中国野生动物教育研究领域中享有盛誉。
1983年12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北京成立。其宗旨是推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任务是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开展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野生动物保护科学技术的发展;接收野生动物保护捐赠资金和组织实施保护项目,拯救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野生动物保护...
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Shanghai Wildlife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是由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科研教育、驯养繁殖、引种栽培、自然保护和本市热心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人士自愿组成的专业性、非赢利性、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市性社会团体,是发展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是党和政府联系我市广大热衷于野生动植物保护人士的桥梁和纽带。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CWCA)于1983年12月在北京成立,是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社会团体,常设办事机构为秘书处,行政上受国家林业局领导。
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9月28日,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广州昆虫研究所。1961年中南分院时期曾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中南昆虫研究所。1972年更名为广东省昆虫研究所。1978年归属广东省科学院。1984年受国家林业部委托建立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机构”的管理模式。2015年11月更名为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省生物所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设有4个职能部门、17个研究中心...
TRAFFIC创建于1976年,是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与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合作支持成立的野生物贸易研究项目,其目标通过对全球野生动植物贸易的监测,保证贸易不危及野生动植物的生存。TRAFFIC总部在英国,全球共设立了21个办公室,形成一个全球性工作网络,是全球最具规模的野生物贸易监测组织。1996年,TRAFFIC开始在中国开展工作,并于2001年在WWF办公室设立中国项目,即国际...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是林学的骨干学科之一,199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二级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拥有26名科教人员,具有博士学位9名;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8名;博导3名(见下表)。研究方向:该学科设有野生动物保护学、植物资源利用学和植物资源化学三个研究方向。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是林学的骨干学科之一,199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二级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拥有26名科教人员,具有博士学位9名;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8名;博导3名(见下表)。研究方向:该学科设有野生动物保护学、植物资源利用学和植物资源化学三个研究方向。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CWCA)于1983年12月在北京成立,是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社会团体,常设办事机构为秘书处,行政上受国家林业局领导。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是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已拥有省、地、市、县级协会773个,拥有会员34.5万多人。它是由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科研教育、驯养繁殖、自然保护区工作者和广大野生动物爱好者组成的群众团体,其宗旨是推动中国野生动...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会址设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内。宗旨是:团结全国各种类型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及其广大工作者,开展自然科学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自然保护区之间的业务交流活动,提高博物馆工作质量,推动自然科学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服务。
《大自然》杂志是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北京自然博物馆三家共同主办、1980年创刊的全国大型综合性科普期刊,目前为双月刊。主要栏目有:科学考察、保护珍稀物种、大自然与文化、形形色色的自然界、走进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论坛、环境与人类、动植物保护、博物馆巡礼等。《大自然》杂志的作者大多是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科学工作者或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撰写的文章具有较强的前沿性、独创性和可...
黑龙江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研究会隶属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挂靠于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是黑龙江省民政厅认定的社团机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