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物理学 >>> 系统生物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6 共查到人物 系统生物物理学相关记录6条 . 查询时间(2.462 秒)
延斯·尼尔森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代谢工程、工业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制以是改造酵母菌株来生产燃料、化学品、食品添加剂和药品。他的另一研究方向是利用人类代谢图谱的数学模型,来研究各种代谢性疾病的潜在机制,如肥胖症、糖尿病和癌症。延斯·尼尔森教授先后指导过100多名博士生和70多名博士后研究员。迄今为止他已发表论文700多篇,总引用超过70,000次(当前H因子为122),...
王光熙 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肿瘤系统生物医学与肿瘤分子生物学。基于代谢组及多组学与机器学习的肿瘤系统生物学,发现新的肿瘤检测、筛查生物标志物及潜在诊疗靶点;探索人工智能医学在肿瘤及多种疾病中的应用。
陈长军,男,1978年出生, 理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6月获徐州师范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受聘为讲师, 2010年晋升为副教授。 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生物物理,包括发展动力学采样算法,模拟生物分子的折叠行为,研究其动力学和热力学稳定机制。论文发表在B...
顾宇研究员,研究方向:关键期是神经系统中某些功能或回路的重要发育阶段。在视觉皮层,眼优势可塑性的关键期对双眼视觉的形成和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调控关键期的基本机制仍然是未知的。我们目前使用在体细胞外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以及双光子成像等多种技术,研究小鼠视觉系统中关键期可塑性的调控机制。目前研究的重点是视觉皮层、高级皮层和外膝体眼优势可塑性的关键期及双眼匹配的调控机制。
左泽乘,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湖南大学学习期间师从林辰涛教授,并前往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分子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访学近三年,在此期间其在植物篮光受体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上取得较大突破,研究结果曾发表于《Current Biology》、《Genes & Development》等国际学术期刊。2012年被吉林大学破格聘任为副教授,现为福建农林大学林学中心教授。研究方向和领域:蛋白质组和系统生物学。
贺建奎,2012至今,副教授,南科大。研究领域:贺建奎实验室用高通量基因测序,统计和信息学的交叉技术来研究复杂的生物系统。我们主要的研究集中于基因组测序技术,免疫基因组学,个体化医疗,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