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 心理语言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人物 心理语言学相关记录103条 . 查询时间(2.872 秒)
黄宇霞,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她的研究兴趣:我们正在开展情绪调节效应及机制研究,以及人际情绪互动研究。论文:Qu C, Huang YY, Wang YR and Huang YX (Corresponding) (2013). The delay effect on outcome evaluation: results from an Event-related ...
刘超,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于2010年获密歇根大学心理学系心理学专业博士学位;1997年和2001年分别在武汉工业学院和中科院心理所获计算机科学学士、认知心理学硕士学位。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获美国心理学会(APA)Dissertation Research Award奖。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主要关注情绪在社会认知...
吕海东,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教授。他的研究兴趣:运用光学成像、电生理、形态学、图像分析和心理物理等多种实验手段,研究视觉信息在大脑中的表征和处理。最近的研究包括: (1) 视觉运动信息在腹侧通路的处理机制和功能意义;(2) 双眼视觉和视觉意识的神经基础。(3) 大脑皮层的功能图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代表论文:Chen M, Li P, Zhu S, Han C, X...
王文静,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教育学会脑科学与教育研究分会副秘书长。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和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课题等10余项,参加国家攀登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中美教育研究合作项目等多个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相关研究领域论文50余篇;撰写《创新的教育研究范式:基于设计的研究》、《阅...
李君,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于2005年获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05年于北京大学获得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的精神病学专家王玉凤研究员进行精神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随后进入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后工作站,师从著名的磁共振计算专家蒋田仔研究员开拓性地进行一系列影像遗传学(将磁共振影像学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研究工作。2007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
Malte Rasch 大学期间就读于洪堡大学(德国柏林)生物物理与计算神经科学专业,同时在德国哈根大学学习数学和计算机课程。大学毕业论文由 Laurenz Wiskott 教授指导。之后,Malte去奥地利格拉茨大学 Wolfgang Maass 教授实验室就读机器学习的博士学位,期间有两年频繁访问位于德国图宾根的马克思普朗克生物控制论研究所,接受 Nikos Logothetis 教授的指导。...
宋艳,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在首都医科大学获生物医学工程工学学士学位。获北京师范大学励耘青年教师奖,北京师范大学“京师英才”奖。
周新林,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于2002年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得基础心理学专业博士学位。此后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和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至今。2006年曾赴University of College London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目前担任认知神...
窦非,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IDG/McGovern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系主任,中国老年学学会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会理事。2000年于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4月起在洛克菲勒大学分子与细胞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做博士后,从事阿尔兹海默氏症(Alzheime...
李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首席科学家。198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生物物理专业,1994年获中科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1994—199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视觉心理物理学的博士后研究,1996—1999年在德国马普生物控制论研究所做访问学...
刘丽,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2006-200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和美国西北大学语言交流与障碍系进行博士联合培养,并在2009年获得基础心理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和2004年分别获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理学学士、基础心理学专业理学硕士。2011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3年入选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
南云,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1年起,先后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与德国马普人类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接受有关认知神经科学的训练,并于2006年获德国莱比锡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学位。主要的研究兴趣为采用脑电、脑成像与行为等不同手段系统研究音乐与语言学习的脑机制,音乐经验对脑可塑性的影响,以及音乐学习障碍的神经基础等问题。
宋宜颖,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她的研究兴趣: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学习与脑的可塑性。借助行为测量和功能磁共振脑成像技术,考察视觉学习的神经基础,及视觉学习如何受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等因素的影响。代表论文(建议仅提供10篇):Yiying Song, Yu L. L. Luo, Xueting Li, Miao Xu, and Jia Liu*. Represen...
吴思,于1990、1992和1995年分别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普通物理学士、广义相对论硕士和统计物理博士学位。作为博士后,先后工作于香港科技大学(95-97)、比利时林堡大学(97-98)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98-00)。作为大学教师,先后工作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计算机系(00-03)和萨斯克斯大学信息工程系(03-08)。2008-2011年,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入选百人计划。20...
张鸣沙,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1985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以色列魏兹曼研究院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2004-200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2013年,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组组长;2013年9月,任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上海市“浦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