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 科学哲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人物 科学哲学相关记录158条 . 查询时间(1.126 秒)
黄翔,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他的研究领域:科学哲学,知识论,认知科学,分析哲学等。发表专著4部,论文近40篇,译著1部,主编丛书1套。代表性论文:“曲折的理性之路—反思吴以义的《从哥白尼到牛顿:日心说的确立》”自然科学史研究,2015年第34卷,第2期,第222-231页。“历史性知识论与科学实践哲学”(与塞奇奥·马丁内斯合作)自然辩证法通讯,2015年第37卷第3期,第13-19页。“作为一种...
贾向桐,男,哲学博士,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研究。研究领域: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研究。学术论文:1.“自然科学中的先验知识何以存在”,《哲学研究》2014.4。2.“无形之手”与科学的社会运行,《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4。3.“奎因的‘不充分决定命题’及其意义”,《社会科学》2013.6。4.“科学实在论的指称问题与拉姆齐语句的解答”,《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2。5....
郝苑,男,1980年生,2009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5年工作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西方哲学、科学哲学与科学文化。主要论文:1.“论德维特的自然主义实在论”,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5辑;2.“多元世界的构造——论纳尔逊·古德曼的非实在论”,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6);...
刘文旋,男,1968年3 月生于陕西省宝鸡市,在宝鸡接受了小学和中学教育。1986年至1990年间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其后在宝鸡文理学院计算机中心工作三年。1993年考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知识社会学和科学哲学。主要论文有:《科学哲学的“迷途羔羊”——费耶阿本德的教益》。《马克思的知识理论》。《社会矛盾、稳定和制度安排...
孟强,男,1977年生于安徽宿县,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他的研究方向:西方哲学、科学哲学。论文:1、科学的权力/知识考察,《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4期。2、科学划界——从本质主义到建构论,《科学学研究》2004年第6期。3、哈金的科学哲学思想述评,《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7期。4、科学的非统一性,《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年第2期。5、作用实在论,《科学学研...
张昌盛,男,1977年出生,甘肃武山人。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2006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目前为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科技哲学研究室副主任;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曾在比利时鲁汶大学(KUL)哲学院、胡塞尔档案馆暨现象学与大陆哲学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科学哲学、现象学、自然科学现象学、意识与认知的跨学科研究。翻译:译著:参与翻译《计算...
陈刚,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他的研究方向:心灵哲学、形而上学,科学史,科学哲学、语言哲学。获得奖项:1985年获武汉大学大学生科研论文二等奖。1987年获武汉大学研究生科研论文一等奖。1987年获湖北省青年学者二等奖。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海外基金会BCCI奖学金。Cambridge Overseas Trust BCCI Scholarship.1991年获加拿大安大略外籍学生奖...
曹志平,陕西澄城人,1965年4月生,理学学士,哲学硕士,博士(吉林大学),博士后(复旦大学),现为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出版的著作:1、关锦镗、曹志平:《科技革命与就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荣获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自然辩证法原理》,副主编,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9月。3、曹志平、古祖雪:《没有完结的论争-量子力学解释的历史与哲学》,湖南科学技术...
陈喜乐,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哲学系。她的研究领域:科学认识论、科技与社会、科技政策与管理。代表性论文、著作:试论人类学在科学分类中的地位。试论作为思维形式的科学怀疑。中西思维方式比较研究。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科技进步。海外华侨华人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海峡两岸科技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比较。
欧阳锋,男,1962年12月出生,哲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科学社会学、科学规范论、社会科学哲学。近年来在《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高等教育研究》、《高校理论战线》、《厦门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撰写著作、教材60余万字。在研课题有:《默顿的科学规范论与科学规范的当代建构》(国家社科基金)、《福建省志·社会科学志》之《科技...
陈玲,女,福建莆田人,哲学博士,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福建省人才研究会理事,福建省公务员考试专家库成员,厦门市筼筜书院学术顾问,厦门市鹭江讲坛报告人。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科技思想史、科学哲学。在《自然辩证法通讯》、《哲学动态》、《厦门大学学报》等学术核心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完成专著1部,先后主持和参...
周程,1964年生,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交叉科学系(科学技术基础论方向)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科学社会史、科学实践哲学、创新管理与科技政策。主要著作有:1.《福澤諭吉と陳独秀:東アジア近代科学啓蒙思想の黎明》(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2010年,独立撰写);2.《科技创新典型案例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独立撰写);3.《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哲学思...
刘华杰,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男,东北人。198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9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领域为博物学史、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科学传播学、科学知识社会学。近年来致力于博物学的复兴和博物学编史纲领下的科学史研究。开设的课程有:科学哲学导论(本科)、博物学导论(本科)、博物学文化、科学方法论、自然科学前沿的哲学问题、科学传播导论、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博物...
任元彪,1959年生,副教授,哲学硕士。研究领域:科学社会学、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史。科学社会学研究方面,将其分为SSI、SSK、SSP、SSM四种形态和发展阶段。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史研究方面,将其划分为1930年代以前的“科学为本”阶段、30至40年代的多种流派并存竞争阶段、50至80年代初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成形和发展阶段及其后的国际化开始阶段等4个不同阶段,总结其3个特色为社会影响...
朱效民,化学理学学士(新疆大学)、科技哲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北京大学),现为北大哲学系副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是科学传播(科学普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已发表数十篇相关论文和文章。目前主要研究工作涉及科学普及的职业化问题、科学家科普角色及其评估、科普目标与定位问题、科普发展模式问题等,认为科普职业化包括科学共同体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在科普工作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