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秦汉考古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秦汉考古相关记录688条 . 查询时间(2.255 秒)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钱益汇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杨鑫为第一作者、首都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文章《云贵高原战国秦汉时期青铜剑鞘的考察》在考古学权威期刊《文物》(cssci中文核心)发表。文章第二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杨勇研究员,该研究受到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滇国墓葬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18BKG022)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才“培远计划”资助。
日前,《考古Archaeology》杂志新出版的2024年第一期评选出了“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陕西西安汉文帝霸陵发现的动物殉葬坑入选,被排在第九位,为中国唯一入选者,这是继霸陵考古成果荣获“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陕西省六大考古发现”后再获殊荣。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黄金通道,河西走廊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方人群交流的重要桥梁,东西文明长期在此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然而,由于缺乏古DNA数据,该地区人群历史的研究长期处于近乎空白的状态。
2023年8月28日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夏尔雅玛可布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新进展,联合考古队通过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该遗址三片墓地共有3228座墓葬。考古专家认为,这是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墓葬数量最多的墓葬群。
近半个世纪前,在薄太后南陵外藏坑发现了大熊猫的骨骼。近日,考古工作者在汉文帝霸陵附近的外藏坑同样发现了两千年前的大熊猫骨骼。
2023年6月21日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河南信阳城阳城遗址八号墓葬内发现了大量圆形植物包裹。研究发现,包裹外部为槲叶,内部为水稻、黍等粮食,这些槲叶粮食包裹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粽子。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023年6月5日对外公布朔州后寨墓地发掘情况,考古人员共清理东周至辽金时期墓葬400余座,其中包括73座秦汉墓葬。这些墓葬是研究晋北地区西汉时期文化面貌的重要资料,共同推进中国北方地区秦汉考古文化谱系的建立。
秦代作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王朝,历史地位非常重要,但由于存在时间短暂、曾推行焚书政策等,留下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极为有限。
为配合京哈高速改扩建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完成了锦州凌海市金城街道梁山村附近的梁山墓地考古发掘,共清理东汉墓葬8座、辽金时期窑址1座,出土文物百余件。
2023年5月15日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重庆市江北区北滨路一工地新发现一座千年汉代崖墓。经发掘清理出土文物56件(套),时代初步判断为东汉时期。
日前,为配合京哈高速改扩建工程,辽宁省考古工作者在位于锦州凌海市金城街道梁山村附近发掘了8座东汉时期墓葬和1座明清时期窑址。根据8座墓葬形制和出土的随葬品分析,这些墓葬属于典型的汉墓,这不仅让学界对东汉时期锦州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有了进一步了解,而且对中央政府关于东北地区的经营策略等学术问题研究有帮助,并且还打破了学界原来对辽西走廊的部分判断。
历经10余年,中国考古学家与中医药学家联手从2000多年前的汉代竹简中破译了“扁鹊医书”。2023年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在成都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研究整理而成的《天回医简》正式出版。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023年3月23日发布消息,考古专家证实山西运城董家营西汉墓出土墨书题铭陶罐,从中可以窥见汉代河东地区丰富多样的饮食生活。
截至目前,晋宁河泊所遗址考古发掘已出土简牍1万多片,其中2000多片写有文字。这批简牍为了解汉代如何治理和开发西南边疆提供了新的文献,其释读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管理区获悉,2002年曾出土约3.8万枚秦简的里耶古城遗址,时隔21年后,于近日重启考古勘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