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 森林气象学 森林地理学 森林水文学 森林土壤学 树木生理学 森林生态学 森林植物学 林业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林业基础学科相关记录864条 . 查询时间(2.222 秒)
《山东林业科技》创刊于1971年,是由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与山东林学会共同主办的以林业及相关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7-1112/S;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2-2724。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国内外林业及相关领域工作者组稿。
马尾松人工林在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自20世纪60年代大力发展人工林以来,我国马尾松人工林面积逐渐增加,但60%为人工纯林。这种单一的林分结构引起林内养分循环缓慢、土壤肥力下降、水源涵养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近几十年来,混交林经营被提倡为森林经营管理中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前瞻性策略。然而,营造针阔混交林能否影响马尾松水分利用格局尚不清楚。
近日,林学院敖妍教授团队在期刊《Scientia Horticulturae》上发表题为“Phenological growth stages of 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 codification and description according to the BBCH scale”的研究论文,基于BBCH量表对文冠果物候期进行编码和描述,...
2024年5月23日,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曹亮明、曲良建、王小艺等专家编著的《塞罕坝林草虫鼠害及天敌图鉴》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的付梓得到了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塞罕坝森林和草原有害生物调查及天敌多样性研究(CAFYBB2020SY022)”的资助。全书采用16开全铜版纸彩色印刷,共256页350千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塞罕坝主要的林草虫鼠害和天敌种类进行了展示。
GRAS家族转录因子SCL6在分生组织的形成和命运维持过程中发挥作用。日本落叶松SCL6有两个可变剪接体:LaSCL6-var1和LaSCL6-var2,它们受microRNA171调控;目前对它们功能的了解十分有限。
滨海湿地地处陆海交汇的关键带,是承受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地区之一。截至目前,围垦已覆盖了中国大陆海岸线总长度的60%,入侵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则侵占中国盐沼植被总面积的48%,这将显著改变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C)、氮(N)和磷(P)循环,进而影响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但在地理尺度上,围垦和入侵对滨海湿地植被-土壤的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仍...
化石燃料燃烧、化肥使用等人类活动使得全球很多区域大气氮沉降量居高不下。随着大气减排政策的实施,我国一些区域氮沉降开始减少,但整体上仍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森林生态系统在碳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有必要探究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氮沉降对土壤酸化和植物养分平衡的影响受到氮状态和树种组成等因素的调节。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氮缺乏的温带森林,而有关氮相对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对氮沉降的响应以及树种组成的调控作...
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丧失和片段化是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物种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研究发现,物种数往往随着生境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种-面积关系),这种观点认为只有可用的生境面积总量才是影响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关键(passive sampling hypothesis),但忽视生境丧失和片段化对不同物种的影响存在差异。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明坚教授团队于2024年4月22日在Ecology上发表了题为“H...
近日,记者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林学与园林学院副教授黄兴召课题组与国内外专家合作,发现树木谱系对生物量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植物多样性》。
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在树木适应胁迫环境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林龄增加导致养分限制的增加是影响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影响森林碳汇功能的发挥。然而,目前关于NSC如何调节林龄增加导致养分限制增加的机制尚不清楚。
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在树木适应胁迫环境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林龄增加导致养分限制的增加是影响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影响森林碳汇功能的发挥。然而,目前关于NSC如何调节林龄增加导致养分限制增加的机制尚不清楚。
根系是林木重要的功能器官,也是维持森林生产力与土壤肥力的重要驱动力。一方面根系不断地从土壤中获取养分和水分,满足林木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根系在固持森林土体以及防治土壤侵蚀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林木根系与土壤中的真菌侵染而形成的互惠共生体系,对于森林土壤有机质提升以及造林过程中的幼苗生长等具有重要实践应用意义。基于长期野外原位监测、跨区域联网研究以及整合分析等手段,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依托广东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期模拟酸添加控制实验平台,研究揭示了酸化森林土壤有机碳累积机制。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与土壤》。
我国南方森林土壤贡献了全国森林土壤有机碳的50%以上,而且森林土壤固碳仍然在持续的增加。深度发育的热带亚热带森林土壤已严重酸化,基于物质输入输出平衡原理,酸化的土壤因Al3+聚集产生铝毒使输入土壤有机质减少。然而前期研究表明其作为碳汇林的生态功能尚在,但目前关于深度酸化的森林土壤还在持续积累有机碳的机理不清楚。
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我们在树木初级生长(开花、展叶和发芽等)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但由于树木木质部物候的监测数据十分稀少,学界较少关注树木木质部物候的变化,这阻碍了对森林大空间尺度碳收支的评估和预测。而且2024年来逐渐有报道指出虽然全球植被绿度、叶子面积以及CO2吸收量显著增大,但木质部的生长量并没有相应的增加。目前全球范围内极端气候频发、温度波动大,但木质部物候对温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