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测量学 >>> 方位天文学 >>>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知识要闻 方位天文学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559 秒)
2022年9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人员等利用一种自主开发的全新模型——“星族-轨道叠加模型”,以及高分辨率二维积分视场光谱数据,发现离地球0.6亿光年远的透镜星系NGC 1380在约100亿年前发生了一次主并合,同时揭示了这次并合吸积的卫星星系质量约为400亿太阳质量。这是天文学家迄今在近邻宇宙揭示的最年老和质量最大的星系并合事件。相关成果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云南天文台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组的闫大海副研究员、王建成研究员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吴庆文教授等提出了一个新方法来限制耀变体(Blazar)喷流中的高能辐射区位置,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的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近日,三峡大学田海俊、国家天文台刘超与德国马普天文所(MPIA)组建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Gaia DR1, PS1,SDSS 以2MASS成功构建出了世界上迄今最佳的高精度大型自行星表GPS1。该自行星表包括了3/4天区内近3.5亿颗亮于20等恒星的自行,自行的系统误差<0.3 mas/yr,平均精度达 1.5 mas/yr,相比目前国际上代表性的大型自行星表 UCAC4 和PPMXL,该星表在准确...
2015年7月23日宣布,天文学家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确认在宜居地带发现一颗与地球大小相似、围绕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的太阳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这被业内解读认为,这一发现是寻找“地球2.0”(即地球“兄弟”)道路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2015年5月7日,国际30米望远镜(TMT)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Mark Dickinson通知国际同行,2015年新版科学案例报告编著完成,并已在网上公开发布。TMT科学咨询委员会(SAC)感谢合作成员国相关科研人员集体贡献。据悉该份报告已被RAA接受,待正式发表。
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近日在此间表示,我国贵州在建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进展顺利,将于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有助揭开宇宙起源之谜,甚至是“地外文明”。   武向平近日在2014天津大学生天文节闭幕式上介绍说,贵州在建的这台射电望远镜有500米口径,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也是波段最灵敏的望远镜,国际上非常看好它。2016年建成后,将在未来20年至30年内保持世界领先...
2013年度天象压轴大戏即将在11月28日晚后半夜上演。据预测,北京时间29日凌晨2:30到4:00,是“世纪彗星ISON”过近日点前后的90分钟。自2012年9月21日,两名业余天文学家通过俄罗斯国际科学光学监测网(简称ISON)反射镜的自动小行星发现程式寻获了这颗彗星,一年来,这颗彗星成为全球天文爱好者翘首企盼的重量级天象。而正当这颗彗星向太阳步步逼近,美国《发现》杂志网站发布了一篇令人瞠目结...
近期,《美国天体物理杂志增刊》(ApJ Supplement)即将发表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等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完成的最新成果:利用装备了新的9波束接收系统的青海德令哈13.7米望远镜,对红外Spitzer GLIMPSE及毫米波Caltech BGPS 银道面巡天的交叉样本开展95.1 GHz I型甲醇脉泽搜寻工作。在其观测的约200个源中,...
我国南极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极有可能是全球最好的天文观测站址。我国在冰穹A安装的天文自动观测站经过200多天的连续观测,传回大量科学数据,证实了这一理论上的推测完全正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