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殖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物生殖生物学相关记录78条 . 查询时间(1.569 秒)
2024年4月25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杨辉组和周海波组、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吴军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郭帆组,在《细胞》(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ration of rat forebrain tissues in 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高效的异种囊胚互补系统,首次在小鼠体内生成了功能性的大鼠前脑组织,揭示了异种前脑补偿嵌合体背景下细胞发育的自...
哺乳动物远缘杂交不育在自然界较为常见,在家养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牦牛和普通牛的杂交后代——犏牛。雌性犏牛有正常的生育力而雄性由于精子发生阻断完全不育。虽然科研人员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持续探索犏牛不育的机制,但导致其杂交不亲和性的基因依然没有得到确定。精准解析不同类型生殖细胞基因表达特征是筛选杂交不育基因的必要过程。由于传统转录组测序忽略了不同细胞基因表达的异质性,无法检测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目前...
2024年4月3日上午,整合生物学前沿论坛——哺乳动物性腺体细胞分化调控,在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C605会议室举办,中科院动物所高飞研究员应邀作学术报告,报告由生医学院陈振夏教授主持。
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周虚教授课题组长期聚焦动物生殖生理调控机制解析和繁殖新技术研发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围绕畜牧生产中公畜精液品质下降导致繁殖力降低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针对动物营养过剩造成精子质量下降问题,以小鼠为模型,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构建了高脂小鼠睾丸单细胞转录组图谱,发现睾丸间质细胞损伤是造成精子发生的关键因素,并从Klk1bs/Eid3通路解析了其调控机制。该研究为高脂饮食损伤雄性生殖的调控...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缪炜研究员团队对四膜虫有性生殖的调控开展了十多年的系统研究。相继发现了四膜虫交配型决定基因(PLOS Biology,2013)并揭示了其起源与演化规律(iScience,2021),解析了多个细胞周期蛋白、周期蛋白激酶和转录因子在有性生殖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调控作用(JCS,2020;Cell cycle,2016a/b/c,2018)。近期,通过对四膜虫有性生殖调控过程的持...
2024年3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默芳研究组、同济大学丁德强团队和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王鑫合作研究成果:“piRNA loading triggers MIWI translocation from the intermitochondrial cement to chromato...
2024年3月5日,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霍金龙/赵桂英教授团队在爱思唯尔(Elsevier)旗下《Genomics》期刊(中科院生物学、遗传学二区,IF=4.4)在线发表了题为“Integrated analysis of lncRNA, miRNA and mRNA expression profiles reveals regulatory pathways associated wi...
2024年2月29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公布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曲静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团队合作成果“衰老的程序性机制及重置策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红梅、郭帆、李伟团队和昆明理工大学谭韬、季维智团队合作成果“揭开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黑匣子”入选。
最近,团队通过静水压休克处理法抑制黄鳝第一次卵裂中期染色体分离,诱导染色体组加倍,建立了人工诱导黄鳝四倍化育种技术。静水压处理的黄鳝胚胎孵化率为4.70%,胚胎阶段检测四倍化率达到23.33%。人工诱导的四倍体黄鳝可以存活并发育为成体,流式细胞术检测体细胞DNA含量、染色体计数和血红细胞核面积分析等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可以创制出四倍体黄鳝新材料。20月龄四倍体黄鳝性腺呈现精巢发育的特征,内部含有少...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畜禽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夏国良/王超教授课题组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王凤超教授课题组合作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了题为“LSD1 promotes the FSH responsive follicle formation by regulating autophagy and repressing Wt1 in the granulosa cells”的...
2023年11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家禽营养与饲料创新团队揭示了输卵管微生物调节衰老子宫细胞稳态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微生物领域国际知名期刊《微生物组(Microbiome)》上。
2023年10月5日,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霍金龙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Data》(2年IF=9.8,5年IF=10.8)发表题为“Long- and short-read RNA sequencing from five reproductive organs of boar”的研究论文。
胚胎和子宫对话的建立是哺乳动物繁育的关键步骤,而子宫内膜腔上皮(Le)是囊胚最先接触的细胞类群。然而,在受孕窗口期间,囊胚对子宫上皮分化的影响远未被充分理解。近日,厦门大学王海滨/孔双博教授团队和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张华教授团队合作在Autophagy杂志发表了题为“The presence of blastocyst within the uteri facilitates lumenal ep...
精子发生是产生雄性功能配子的复杂生物学过程,承载着将父系遗传和表观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的使命,也是动物自身繁衍和物种延续的保障。各级生精细胞的发育高度依赖于睾丸体细胞的调节。管周肌样细胞(Peritubular myoid cells, PTMCs)是构成曲精小管基底膜的主要细胞组分,为生殖细胞发育创造了独特的微环境。此外,管周肌样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以促进精原干细胞的维持,并通过其收缩功能控制精...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结果,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青年奖1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