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学相关记录27394条 . 查询时间(2.675 秒)
自1948年Barbara McClintock首次报道转座子以来1,这类跳跃遗传元件对宿主演化的重要意义逐渐被揭示2-5。其中,DNA转座子作为主要类型之一,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然而,由于以往多为个案研究,DNA转座子活性的决定因素与进化模式的一般规律尚不清晰。不仅如此,尽管DNA转座子可作为基因工程工具用于插入诱变或转基因载体6,7,但目前只有Sleeping Beauty(SB)等少数几种转座...
2024年6月4日,《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玲玲研究组关于环形RNA转运与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该研究发现一类腺苷酸富集【Adenosine-rich,(A)-rich】的环形RNA在人源胚胎干细胞H9的细胞核中滞留,并随着定向分化为前脑神经元的过程出核。该工作解析了这一环形RNA转运调控的分子机理,揭示其动态定位参与调控H9细胞中的...
植物在胚后生长中,除子叶、下胚轴外的地上组织和器官都是由茎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干细胞分裂和分化而来。因此,维持干细胞的稳定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有的研究表明,转录因子WUSCHEL(WUS)是维持植物茎尖分生组织中干细胞功能的核心因子,主要在茎尖分生组织的组织中心表达,并且其转录受到多条途径的精细调控。但是,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WUS蛋白稳定性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另外,植物茎尖分生组织...
近日,中南民族大学发布本科生升学工作内部通报,通报显示2024届本科生升学率达到26.6%,化学、生命科学、药学学科本科生升学率全部突破40%,其中生命科学学科本科生升学率达到52.46%,创历史新高。
II型DNA拓扑异构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酶,在调控双链DNA的拓扑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参与了一系列最基本的DNA代谢过程,包括DNA复制、转录及重组等,并在原核和真核生物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它们被分类为IIA型(包括gyrase,topo IV和topo II)和IIB型(topo VI),虽然两类的结构不同,催化机制却是相似的--通过切割"G-segment"DNA,使"T-segment"DN...
人类行为展现出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种行为时而基于变化的环境规则,时而依赖于稳定的长期知识。这两种认知模式需要不同甚至可能相互竞争的脑部资源。因此,一个关键的认知神经科学问题是:大脑如何协调这两种模式,以支持我们的灵活性行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DNL1600组群)李灿院士、丁春梅副研究员等在(光)电催化NAD(P)H辅酶再生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耦合硫化镍电催化剂和分子催化剂,实现同时高效(光)电催化NAD(P)H辅酶再生,并揭示了其中的协同质子耦合电子转移(CEPT)机制,仿生模拟了酶催化NAD(P)+还原功能等。
最早的陆地植物出现于距今4亿7千万年前,此后苔藓植物和维管植物各自独立演化。至今,地球上有约2万种苔藓类植物,是仅次于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类群,分属于苔纲、藓纲和角苔纲三个纲。地钱作为苔纲的代表植物,具有雌雄异株、单倍体主导生活史、基因组简单、冗余性低等特点,适合作为模式植物来进行研究。在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精子在精子囊中发育成熟。不同于被子植物的管粉受精模式,即精细胞需要依赖花粉管的定向生长被递送至...
疼痛感知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受到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及过往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疼痛的感知是否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对于不同类型刺激诱发的疼痛感知是否有不同的变化呢?
2024年6月3日,理化所生物纳米材料课题组与解放军总医院黄沙教授团队合作,提出在创面不同愈合阶段使用不同巨噬细胞极化材料的促创面愈合策略。该项研究的核心在于通过重编程巨噬细胞的表型,来调节免疫微环境,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大鼠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中,在炎症期使用促巨噬细胞M1表型极化材料,在增殖期使用促巨噬细胞M2表型极化材料,可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另外,与...
2024年6月3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凌霞研究团队对禄丰古猿(Lufengpithecus lufengensis)牙齿内部结构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为禄丰古猿生长发育、牙齿结构特征及功能适应提供新的认识。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解剖学记录》(The Anatomical Record)和《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DNA的稳定性以及DNA和蛋白质的结合程度调控基因表达。在植物DNA甲基化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中,植物特有的RNA聚合酶V(Pol V)通过转录出的非编码RNA招募一系列下游因子以实现对DNA的甲基化。目前,以Pol V为核心的DNA甲基化复合体已被鉴定出多个组分成员,但作为复合体核心Pol V的转录行为如何调控却不清楚。此外,鲜有关...
2024年5月3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海洋腐蚀微生物基因组的高灵敏检测分析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新进展,成功研发了基于摩擦纳米产电效应的硫酸盐还原菌基因片段的定量检测及智能预警技术,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32.5)。
湿地是碳密度最高的陆地生态系统,但受到排水的威胁。有研究提出,排水可通过诱导变价金属氧化而促进金属结合有机碳(bound OC)的形成即“铁门”封碳机制,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积累。然而,不同类型湿地中bound OC对排水的响应尚不明确。
2024年5月22日,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在清华大学举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集体授牌仪式,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正式挂牌成为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雪等领导出席。学校关工委执行主任宁秋娅,离退休党委书记、关工委秘书长王扬参加仪式,副馆长田里老师代表博物馆接受授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