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 农业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业生态学相关记录481条 . 查询时间(2.249 秒)
羊草为典型的赖草属长根茎型无性系植物,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东部草甸草原主要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在我国东北松嫩草甸草原广泛分布。羊草具有耐盐碱、耐干旱、耐贫瘠等特性,生态适应性广;羊草草原是优良的放牧场和打草场,羊草具有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产量高等优点,被誉为禾本科牧草之王,是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十分重要和宝贵的资源,在盐碱地生态治理及饲草产业发展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4年4月2日,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主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盐碱地智慧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项目启动会在山东济南举办。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山东省科技厅等项目主管部门领导,项目咨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农业大学徐明岗教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田长彦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张东兴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田永超教...
传统农业智慧与农业的生态转型。
夜间灯光的强度往往与一个地区的经济繁荣程度和社会发展水平有关。然而,近些年大量研究表明夜间灯光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较严重影响。这种生态影响与夜间灯光种类密切相关,其中白色LED光源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最为严重,其他光源如黄色LED和高压钠灯等对环境的影响次之;目前尚未发现红色LED对自然环境有明显不利影响,而且对植物具有一定的补光能力。为了更好地管理夜间灯光,对夜间灯光进行分类和空间制图是有必要的。
日前,根据美国Clarivate Analytics(科睿唯安)公司旗下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孙华蓉为第一作者、何澍然博士为通讯作者的论文《Effects of polyethylene and biodegradable microplastics on photosynthesis, 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s,...
报告题目:旱地农业生态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报告专家:熊友才教授兰州大学。报告时间:2024年1月18日(星期四)9:00。报告地点:水保所重点实验室203会议室。会议主持:冯浩研究员。
2023年12月23日,为搭建生态学术交流与科技服务平台,促进生态科技成果转化与生态学人才的培养,生态科技成果转化交流研讨会在广州市举行。广东省生态学会理事长、暨南大学段舜山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广东省生态学会/广州市生态学学会秘书长蔡卓平博士、华南农业大学蔡昆争教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田斐博士分别主持活动。50多名来自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的生态科技工作者参加交流活动。
2024年1月2日,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国畜牧总站和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公告,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下称“东北地理所”)马红媛研究员团队培育的 “东地4号羊草”和“东地5号羊草”两个羊草新品种正式通过了省级审定;“白城羊草”和“松嫩4号羊草”两个羊草新品系分别进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国畜牧总站的国家区域试验,待完成区试后进入国家品种审定程序;创新研发的“苏打盐碱...
近日,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了2023年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精品案例课堂”和“优质案例课堂”建设计划名单。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申报的《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神--洱海流域农业绿色高值模式构建与应用》项目入选“优质案例课堂”建设计划名单,赵正雄教授为首席专家。
为贯彻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切实提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力,由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主办、中国农学会承办,中国农学会农业资源与环境分会和宁波大学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的“2023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培训班”于2023年11月21日在宁波顺利召开。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科教、环保处(站)、农学会等30余家单位的60余名骨干人员参加了现场培...
近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农业创新团队揭示了不同级别农田沟渠(斗渠、农渠、毛渠)碳排放、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之间的耦合机制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总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2023年12月1日下午,资环学院"绿色发展大讲堂"第一讲于资环楼5-219报告厅正式开讲,讲座特邀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严东权站长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形势与任务"的学术报告,资环学院袁力行院长主持会议。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种植废弃物清洁转化与高值利用团队揭示了改性秸秆生物炭在二氧化碳吸附过程中氮硫元素的竞争性行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炭(Biochar)》上。
为推动“学会+高校”农村科技特派员活动的常态化、长效化,将科技特派员的智力资源用足用活用好,广州市生态学学会会长、华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冯远娇博士等来自学会和高校的生态科技工作者代表到阳江阳东区新洲镇开展“促荔枝改良、助农民增收”科技服务。
2023年10月9日,为进一步提升学会的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助力地区现代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广东省生态学会/广州市生态学学会秘书长、《生态科学》常务副主编蔡卓平博士,广州市生态学学会会长、华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冯远娇博士,会员代表、华南农业大学助理研究员董朝霞博士等“学会+高校”农村科技特派员到广东中山市开展生态科技创新交流活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