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技术 >>> 考古发掘 考古修复 考古年代测定 考古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知识要闻 考古技术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1.548 秒)
随着基因组数据的涌现以及形态学数据的积累,综合利用分子序列和形态性状进行整合的数据分析逐渐成为演化生物学尤其是系统学研究的热点。整合多方面的数据比单独依赖化石信息或分子数据,能够得到更可靠的统计推断结果,从而对探讨诸多演化生物学问题具有基础重要性。由于模型的复杂性,合理运用整合分析并在模型和方法上有所突破是当前领域的难点。
甘肃临夏盆地内含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是研究新生代哺乳动物演化的理想地区。同时,盆地还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演化和气候变化等信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团队最新研究将古生物学与地层年代学相结合,建立临夏盆地最新生物-磁性地层年代框架。在新的年代框架下,哺乳动物演化与盆地构造和气候变化息息相关。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Palaeogeography, Pala...
现代人类的起源与演化是近30多年的学术热点。通过颜料使用、艺术创作与复合工具等“现代行为要素”追溯早期现代人群的形成、扩散、交流与“行为现代性”的发端与演变是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中国、东亚缺乏这类考古遗存,被作为现代人群在东亚形成的时间晚于旧大陆西部的推论基础。在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发表的一项有关泥河湾盆地下马碑遗址出土的颜料使用和复合工具的研究成果,有望彻底改变传统的认...
2021年12月15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大学联合主办,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山东省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承办,湖南银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2021全国文物藏品保护与修复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本次论坛旨在贯彻落实《“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和《国家文物局、山东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的有关内容精神,提高馆藏文物保护修...
新华网2007年5月14日电 中国科技大学科技考古系专家透露,在即将开始的安徽凌家滩文化遗址的第五次发掘,将采用红外线摄影技术,寻找可能存在的5000年前的文字。凌家滩文化遗址是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重要考古发现之一,代表着五六千年前长江中下游玉石文明的最高水平。一直负责凌家滩文化遗址发掘工作的安徽考古研究所专家张敬国教授认为,前几次的发掘成果已证明凌家滩人有着超乎现代人想像的文明,这里很可能存在文字...
2007年 4月2日,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二期)项目启动。项目的主要宗旨是提高国家级文物保护领域的科学技术水平,改进文物保护领域的方法论。对此项目,意大利将提供无偿援助,提供约99万欧元作为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经费;我国政府则投入990万元人民币作为项目配套资金,并提供近1000平方米的教学实践场地。项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4月2日至7月31日),启动4个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涉及领...
中新网11月15日电 成都日报援引成都博物院院长王毅透露称,中国与法国惟一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合作机构,中法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将落户成都,它将选址在金沙遗址西北角。该中心的建立将为四川乃至全国的文博技术交流、人员培训搭建起一个崭新的平台。它将是西南地区惟一的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
中国文物报2006年10月27日讯 近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申报的《文化遗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大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和《古代建筑保护技术及传统工艺科学化研究》项目目前已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项目可行性论证,正式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近日,敦煌研究院与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合作开展了洞窟壁画加速器质谱14C测年技术,测莫高窟壁画年代,这是莫高窟首次运用此技术,在全国也属首次。开展洞窟壁画加速器质谱14C测年技术研究是敦煌研究院与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第5期合作的一项内容。2006年8月28日,日本著名的14C测年技术专家中村俊夫,对早期洞窟266、268、272、275号内裸露的麦秆、芦苇和285号窟进行了取样、记录,敦煌研究院将...
光明日报2006年7月7日讯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近日在洛阳龙门成立。石窟寺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成为融合建筑、雕塑、壁画、碑刻艺术的综合体。石窟专业委员会将大力开展石窟文物保护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石窟保护机构与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力争实现文物保护和科学技术发展双赢。
中国文物报2006年5月17日讯 近日,从国家文物局漆木器保护重点科研基地(湖北省博物馆)传来好消息:该基地总工程师、我国著名漆木器保护专家、湖北省博物馆陈中行研究员,经过2年多的潜心研究,发明了“单体渗透聚合”快速脱水饱水漆木器保护新技术。这是我国文物保护领域自主创新,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重要新技术,使我国漆木器保护技术达到了更高水平。
秦兵马俑博物馆与西安四维航测遥感中心组成的课题组,利用数字三维技术开展秦俑二号坑遗址三维数字建模项目取得成功。2006年3月30日,由国家文物局等各方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在西安通过了对该项目的验收。这一项目实现了文物遗迹信息的数字化存储,研究人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再现或真实重现遗址建模当时的状况,使再现遗迹和重建遗址成为可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