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病因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肿瘤病因学相关记录162条 . 查询时间(5.144 秒)
日前,世界著名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我校化学学院李越湘(“能源”类榜单)、江西省医学科学院闵卫平(“医学”类榜单)、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阮榕生(“农业和生物科学”类榜单)教授入选。在2014、2015年度,李越湘、闵卫平和阮榕生三人亦入选该榜单。“2016年中国高被引...
2016年12月27日,国际肝病学领域著名学术期刊《肝病学》(Hepatology,IF=11.71)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宋保亮教授研究组成果,该研究发现了抑制肝癌的新途径。论文题为:《抑制SREBP(甾醇调控因子结合蛋白)通路能够降低炎症反应从而抑制肝癌的发生发展》。李钠博士为第一作者,宋保亮为通讯作者。肝癌是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肥胖已成为肝癌发生的新兴危险因素。它通过诱导肿瘤坏死因子...
国际著名学术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AJHG, IF=10.794)2017年第一期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细胞分化与凋亡重点实验室张健课题组在变构领域的最新成果Proteome-scale investigation of protein allosteric regulation perturbed by somatic mutations...
中国学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尹慧勇研究组发现线粒体特有的磷脂—心磷脂调节肝细胞癌(HCC)凋亡的新机制。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由基生物学与医学》。肝癌位列全球肿瘤疾病致死率第二位。HCC作为原发性肝癌中最主要的一种亚型,其比例占全球肝癌的70%~85%,其中新增肝癌病人的55%在中国。HCC癌细胞具有区别于一般正常肝细胞的特有属性,如抗细胞凋亡、生长信号自给自足及显著激活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等...
头颈部癌(head and neck cancer,HNC)是一类原发于头颈部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喉癌、口腔癌等,我国的发病率约为9/10000,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8.2%,在发生前往往存在长期的局部慢性炎症。头颈部癌与吸烟有明显关联,其关联甚至比肺癌更高。吸烟诱发癌变和促进癌症发展的原因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烟草成分损伤DNA带来基因突变。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生化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系易静研究组关注蛋白...
由香港大学生物系副教授Hani El-Nezami博士及Gianni Panagiotou博士领导的科研团队,与该校李嘉诚医学院及东芬兰大学医学系合作,研发出一种对肝癌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混合益生菌“Prohep”,有望成为治疗肝癌的一种低成本方案。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该团队最近已通过港大技术转移处和港大科桥公司,为Prohep申请国际专利。
微泡(Microvesicles,MV)是由细胞分泌的膜囊泡,在细胞间通信过程发挥重要功能。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可释放更多的微泡。由于其携带有大量的来自于母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信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诱导肿瘤转移和复发方面发挥重要功能。因此,揭示微泡在癌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5月3日,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出版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
2016年4月1日,Science(《科学》)杂志子刊ScienceAdvances(《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武大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章晓联课题组、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周翔课题组的丙型肝炎合作研究成果,武汉大学为唯一署名单位。
英国《独立报》近日报道,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每天喝少量咖啡,或能大大降低罹患肠癌的风险,比如,一天只需要饮用一到两杯咖啡就能将罹患肠癌的风险降低26%。而且,如果饮用的是黑咖啡,抗癌效果可能更显著。
当前,在原发性脑瘤中,脑胶质瘤的发病率已位居首位。据统计,脑胶质瘤已成为除胰腺癌外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将脑胶质瘤称为新“癌王”。然而,由于该病的治疗异常困难,可用药物也寥寥无几,因此,众多患者只能无望地在生死线边缘挣扎。 日前,“全球脑胶质瘤适应性临床创新试验体系”中国项目启动,这一创新性的实验法,将使我国脑胶质瘤诊疗获得突破,患者也有望在国际平台获得治疗。
2016年元旦,肿瘤生物学课题组全体成员在昆明动物所237会议室举行了隆重而又温馨的2015年年终总结会议。参会的嘉宾包括: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康铁邦和谢丹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肖志强教授,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殷刚教授,南华大学左建宏博士,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冯景副院长,云南肿瘤医院杨润祥、宋鑫、邹天宁主任以及陈文林副主任。
癌症通常是身体里的有些干细胞无限分裂,最终失去控制而导致的。这一结果既可能是由于身体的内部因素造成的,例如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发生突变;也可能是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的,例如抽烟、紫外线辐射以及许多其他未知的因素。关键在于到底是内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更重要。
肿瘤的发展受环境和外在影响更大     肿瘤  环境       < 2015/12/18
本周英国《自然》杂志公开发表的一项新癌症分析显示,肿瘤的发展受到环境和外在因素的影响更大,而内在因素,例如DNA复制中随机错误的影响,却并没有以往所认为的那么大。该研究表明,在癌症的预防和研究当中,考虑这些外在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2015年11月30日生命科学研究院冯新华教授课题组在Oncogene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STAT3 selectively interacts with Smad3 to antagonize TGF-β”的研究论文。博士研究生汪高航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冯新华教授为通讯作者。
一项日前发表于《自然—遗传学》杂志的研究表明,人们衰老得有多快以及是否会患上癌症,或许已被在人体几乎每个细胞中都会出现的两个“时钟”预先决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