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病理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病理学相关记录247条 . 查询时间(2.271 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黄萎病防控创新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上在线发表题为“Cytotoxic function of xylanase VdXyn4 in the plant vascular wilt pathogen Verticillium dahliae ”的研究论文,揭示维管束病原大丽轮枝菌通过木聚糖酶破坏植物导管和发挥毒性...
2021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研究员团队通过筛选棉花抗病相关基因,发现油菜素内酯通路中重要的蛋白激酶BIN2具有负调控棉花抗黄萎病的功能,为创制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结果以“BIN2 negatively regulates plant defense against Verticillium dahliae in Arabidopsis and cotton”为题...
棉花曲叶病是世界棉花生产上毁灭性病害,已给巴基斯坦和印度等世界主要产棉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CLCuMuV)及其伴随的卫星分子复合体是引起该病害主要病原之一,也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对象。2006年,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蔬菜病害防控研究团队在广东发现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侵染朱槿引起曲叶病,这是在我国首次检测到该病毒,引...
2021年5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宁约瑟教授应邀到果树研究所进行交流并作学术报告。科研人员以及研究生共30余人参加了学术报告会,会议由副所长李春雨主持。宁约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了农业农村部“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和中国农科院“农科英才领军人才B类”,在病原真菌与寄主互作方面有非常深的造诣。会上,宁约瑟教授作了题为“水稻与稻瘟菌互做的分子机制”的报告,详细介绍了个人及其...
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威胁我国食品安全。数目众多的抗病蛋白通过感知病原菌的存在,迅速启动防卫反应、保护植物免受侵害,是农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然而,抗病蛋白的关键作用机制多年来一直是困扰植物抗病领域的重大难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俭民课题组与清华大学研究组前期合作发现,抗病蛋白ZAR1在体外激活后能够组装成一个五聚体的复合物,并命名为抗病小体(Wang et a...
2021年5月11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农学院马忠华教授课题组题为“The RNA binding protein FgRbp1 regulates specific pre-mRNA splicing via interacting with U2AF23 in Fusarium”的研究论文,揭示了RNA结合蛋白FgRbp1调控小麦赤霉病菌前体mRNA剪接的分子...
2021年5月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作物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创新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感病”品种水稻转变成广谱高抗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创制了广谱高抗白叶枯病水稻培育的新途径,为有效利用重要的基因核心元件提供了模型。5月7日,相关研究成果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在线发表。
2021年4月19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与生命科学学院邓兴旺教授实验室何光明副研究员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central circadian oscillator confers defense heterosis in hybrids without growth vigor cost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生物钟核心...
2021年4月2日,广西科技项目评估中心组织专家在广西农业科学院对植保所和园艺所共同承担的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子课题“香蕉枯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合同编号:桂科AA18118028-5)进行现场查定。专家组由广西民族大学姜明国院长、广西大学吴海燕副院长、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欧善生教授3位专家组成,植物保护研究所韦善富书记、院成果转化处张晋副处长、园艺所及生物所相关课题组成...
2021年3月24日,由湖南省农学会组织,湖南农业大学戴良英教授担任组长、长沙海关技术中心朱金国研究员担任副组长,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刘勇研究员、湖南省化工研究院欧晓明研究员、湖南省植保植检站欧高财研究员、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喻锦秀副研究员、湖南省烟草公司长沙市公司曾维爱高级农艺师等专家对茶叶所周凌云副研究员团队完成的“茶白星病病原鉴定及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项目进行成果评价。
2021年3月20日,灌云县伊山镇刘后村刘业辉在院“亚夫”科技服务团微信群发求助,他种的60亩大蒜死苗严重。据了解,他种植这茬大蒜,前期已每亩投入2000元左右,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随着病害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损失。接到紧急求助后,2021年3月21日上午,资环所所长马艳研究员、王光飞博士,农科传媒总经理、亚夫科技服务专项“农业科技服务呼叫中心”建设与服务项目负责人吴爱民研究员及江苏农业...
近日,《自然通讯》发表中德科学家联合研究报告,通过对约4000种水稻进行研究,科学家们找到一种能极大中和有害物砷(Arsen)的水稻品种。实验发现,该品种谷粒含有的砷明显低于其他品种,此外含有较高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硒。联合研究团队负责人分别为海德堡大学教授Rüdiger Hell和中国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赵方杰(音译)。
2021年2月10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张春秋副研究员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Rebecca Grumet教授(美国农业部瓜类首席科学家)联合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Quantitative High-Throughput, Real-Time Bioassay for Plant Pathogen Growth in vivo”的研究论文。研究建立...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张正光课题组在New Phytologist发表题为“Auxilin-like protein MoSwa2 promotes effector secretion and virulence as a clathrin uncoating factor in the rice blast fungus Magnaporthe oryzae”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稻瘟病菌...
2021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2021年度工作会议在京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周俭民团队荣获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表彰其围绕植物免疫分子机理开展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为获奖者代表颁奖。 “植物免疫分子机理研究集体”由遗传发育所周俭民研究员和清华大学柴继杰教授领衔,王宏伟、冯锋及张晓娟为主要完成者。团队的主要科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