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学相关记录29359条 . 查询时间(1.117 秒)
植物面临环境条件波动时,可以在生长和发育之间调整其状态,以确保资源在生存和繁殖之间的最佳分配。现代育种计划的一个主要重点是减轻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提高产量,为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提供可持续的食物供应。由于基因多效性,不同农艺性状之间往往存在权衡效应,导致产量与抗性之间呈负相关。克服这一限制的遗传资源是稀缺的,但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改良性状具有巨大的潜力。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于超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中国科学院二区,IF=4.1)及《Food Chemistry》(中国科学院一区Top,IF=8.8)连续发表2篇研究论文,深入揭示了蔷薇属植物果实次生代谢物的组成及品质差异,并对其呈色机制和涩味候选物质进行初步探索,结果为蔷薇属植物花果兼用及果实的品质改良和进...
2024年5月14日,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孙芳研究员做客“舜耕论坛”,作题为“肉牛高效养殖模式及智能养殖技术装备研发”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省农科院科技处韩宗福副处长主持,我院党委书记、理事长郭洪恩,畜牧兽医所、家禽所及我院相关科研人员参会。
2024年5月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基因编辑技术中心鉴定了大豆关键基因GmNF-YC4,发现该基因的表达能够延迟大豆开花和成熟,该研究为适应长日照条件下的高纬度地区大豆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上。
2024年5月13日上午,第94期创新沙龙“Social Impact of Plant Diseases”主题分享会在植保楼2060A会议室举行。本次分享会的嘉宾是缅因大学食品与农业学院的郝建军副教授,此次郝建军副教授通过马铃薯土传病害的例子,分享了植物病害带来的社会影响,共三十余名师生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揭示了转录因子介导的激素防御途径调控。水稻对不同病原菌的免疫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 Cell)》上。纹枯病、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是3种重要的水稻病害,分别由死体营养型病原菌纹枯菌、半活体营养型病原菌稻瘟菌和活体营养型病原菌白叶枯菌侵染引起。目前,水稻对不同营养型病原菌抗病性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发现,吡虫啉可显著降低雄性熊蜂竞争交尾能力,进而削弱熊蜂交尾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总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生态农业信息服务研究室构建了放牧绵羊行为识别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放牧绵羊行为进行了连续监测和时空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农业计算机与电子(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多家科研单位,综述我国近20年在植物病毒学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开创性研究进展。相关研究发表在《植物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滨海盐碱地生物资源评价利用创新团队研究发现,耐盐豆科植物野大豆通过分泌关键代谢物招募有益微生物类群以抵抗盐胁迫,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近日,我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精准调控根瘤数量,实现碳氮平衡的高效固氮,从而在大田种植条件下大幅提高大豆产量和蛋白含量。他们同时提出“优化结瘤固氮促进高产优质”的精准育种新思路。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洪艳副教授与戴思兰教授指导本科生在生物学类中国科学院二区期刊《Plants》(影响因子4.5)上发表研究论文“Genome-Wide Analysis of MYB Gene Family in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Provides Insights into Flower Color Regulation”。园林学院园艺(观赏园艺方向)专...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草种质资源创新与生物育种团队揭示了植物激素参与调控紫花苜蓿花芽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该研究为苜蓿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为提高苜蓿种子产量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Plants)上。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团队与北京大学教授贾桂芳团队合作,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发表了研究论文。该论文揭示了RNA结合蛋白通过m6A途径介导的相分离过程调控水稻抽穗期的机制。
驯化(Domestication)是指经过人为干预对野生物种某些可利用的性状进行选择、修饰和利用的过程。驯化作为农耕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使人类从纯粹的食物搜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实现了从被动适应自然到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重要转变,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野化(Feralization)是指经过人工驯化的栽培作物通过摆脱集约化管理回到自然环境中形成独立的繁殖种群,并重新获得一些类似野生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