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环境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环境科学技术相关记录5413条 . 查询时间(2.378 秒)
气候变化背景下,冰川持续退缩对其补给流域的影响日益增强。珠峰地区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冰川分布区,科研人员以珠峰为例,探讨冰川补给水体中硝酸盐的来源和转化过程,深入理解高海拔冰川消融对区域氮循环的影响。
2023年12月19日上午,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尹大强教授应邀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该报告系水生所创新系列讲座2023年第28期。
2023年来,世界不同地区灰霾频发,大气污染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硫酸盐、硝酸盐、铵盐以及汞和铅是气溶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灰霾形成以及人体健康的影响重大。目前,关于灰霾中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汞和铅的来源及其形成和迁移转化过程仍然不明确。因此,厘清气溶胶中不同成分的来源及其迁移转化机理,对治理和改善大气环境十分必要。郭庆军研究团队利用多硫同位素、氮同位素、汞同位素和铅同位素研究了京津冀地区不同污染...
2023年12月13日,经过1年的技术攻关,吉林油田CCUS微地震检测技术在小井距试验区试验成功,累计监测井下微地震事件437件,为CCUS试验区地质体完整性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
近日,陕西省西安植物园特色农业与环境植物学研究团队在我省特色农业土壤环境监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分别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IF=8.9,中科院二区TOP)、《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IF=6.6,中科院一区TOP)及《Applied Soil Ecology》(IF=4.8,中科院二区)中发表,陕西省西安植...
在2023年12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表示,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26个部门联合制定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并于11月30日由国务院印发实施。这是我国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之后发布的第三个“大气十条”。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也是全球饮用水中最重要的化学污染物,具有严重的生物毒性和环境风险。因此,人们一直关注砷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生物膜是由藻类、细菌等微生物聚集形成的复合生物群落,在维持和改善水体生态系统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膜能够吸附和转化重金属(如铜、锌、砷等),并影响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胞外聚合物(EPS)是生物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污染物的积累和...
我国东部超大城市和城市群的重霾污染形成过程中气溶胶与边界层的相互反馈作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在我国北方蒙古高原地区,海拔高,地表裸露,边界层的热动力结构与中东部有较大差异;研究量化不同地理气候区域气溶胶与边界层相互反馈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4年12月14日至16日,2023年云南省生态定位监测网络技术培训交流会在元江召开,本次会议由云南省生态定位监测网络(云南省自然生态监测网络)主办,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以下简称“元江生态站”)承办,会议主题为“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
生态环境问题涉及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通用环境工程团队(GEE)联合甘肃科技投资集团兰州新区科技创新城发展有限公司以“云式”除尘技术为基础,结合数值孪生,开展技术攻关,研发形成适用于铅锌冶炼行业烟化炉尾气超低排放“多级云雾发生器强化异质凝并云式除尘技术”。该工艺中“一级云雾发生器”可实现烟气迅速降温,提高水汽湿度,促使大部分颗粒核化长大;“二级云雾发生器”进一步补充水汽,提高饱和蒸汽压,保证小颗粒核化所需的临界水汽...
近日,茂名石化全链条节水减排的案例,给人深刻启发。每逢大雨来临,各作业区把洁净雨水引流进入集水池,过滤处理后送到循环水系统作为补充水,前10个月回收利用雨水36.42万吨。巧借天机进行开源节流,在企业生产中大有可为。
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尤其是蜂窝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提供基本的民用通信连接。随着感知通信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技术的发展,通过共享频谱、信号、硬件等,可实现通信与感知的相辅相成。2023年来,一种创新的城市降水监测技术通过分析商用微波回程链路(Commercial microwave links,CML)和卫星到地面微波链路(...
2023年11月14~17日,习近平主席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赴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2017年以来首次出访美国。两国元首在增信释疑、管控分歧、拓展合作方面达成共识,为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并带动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整体缓和,将为中国能源企业深化国际合作提供发展空间。
2023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并宣布决定启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